港府收地发展善后工作为人诟 多间传统制造业工厂及中小企临消失

2022.10.06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WhatsApp
港府收地发展善后工作为人诟 多间传统制造业工厂及中小企临消失 「德保雪粒」负责人、执行董事陈衍行(左二),以及受影响的村民代表周四(6日)到政府总部外请愿,陈衍行批评,港府没有作出沟通及支援,并漠视香港民生所需。
石头 摄

香港政府收地发展的善后工作为人诟病,近日多间历史悠久的传统制造业工场及中小企,因港府强迫收地而面临危机。继香港唯一纸包饮品回收厂、逾70年历史的鎅木厂后,在香港屹立80年的酱园,以及为全港供应逾3成冰粒的生产商亦被收地。有团体针对近日连串收地风波,希望港府设立专责小组,为被迫迁的中小企另觅土地及提供援助。

香港政府近日收地风波不断,多间受影响的中小企业不满港府的善后安排而在民间发声。其中,有40年历史的食用冰粒生产商「德保雪粒」,受屯门蓝地建屋计划影响,将于2025年被收地。

发展局周三(5日)表示,德保雪粒尚有约3年时间才须迁出,相信仍有足够时间为搬迁作准备,当局会接触该厂户,提供适切协助。

冰厂负责人:港府漠视香港民生所需

「德保雪粒」负责人、执行董事陈衍行,以及受影响的村民代表周四(6日)到政府总部外请愿,陈衍行批评,港府没有作出沟通及支援,并漠视香港民生所需。

陈衍行说:我(冰)是民生必需品,(政府)只是说:「我给你一笔钱,你搬吧」,那后续的事情,我如何用我谋生那么多年的技术,继续服务社会?冰都是食品,如供应链断了,最热的时候怎么办?我不是甚么环保、保育,我只是每日民生的必需品,是否真的那么简单,没有一家(冰厂)其他可以供应到全港?政府有没有了解过?有多少间冰厂?有多少间餐厅需要这些冰?政府完全没有理解。

「德保雪粒」在屯门蓝地新庆村的厂房,位处拟议公营房屋项目范围内,陈衍行担心被政府收地后,找不到地方搬迁,最坏打算是结业,而冰厂共聘约150名全职及外判工,若最终被迫结业,工人的生计将会不保。他指过去几十年的努力,只是想服务香港市民,希望港府可以帮忙延续服务。

政党建议政府成立专责委员会处理收地问题

新思维立法会议员狄志远及新思维副主席黄俊琅亦有出席请愿活动并会见传媒,他们促政府成立专责小组与受影响村民及企业沟通,提供适切援助。另外,针对近日连串收地风波,黄俊琅建议,港府成立跨部门的委员会专责处理收地及安置规划。

黄俊琅说:我们认为政府应该成立一个专责小组负责所有的收地过程,因为过去觅地、赔偿、支援的工作全部都是很零散,政府部门没有协调,我们认为特区政府需要有一个共同的协作,有专责的部门为未来的收地做一些专责的工作。

香港近日收地问题 只是冰山一角

黄俊琅表示,「Mil Mill喵坊」、「德保雪粒」等事件只是冰山一角,估计港府日后会有愈来愈多发展方案,会令更多企业受到影响,建议当局参考新加坡的案例,为受影响企业提供妥善的协助及沟通。

香港近日接连有乡郊工业被收地引起社会关注,包括香港唯一纸包饮品回收厂「Mil Mill喵坊」位于元朗的厂房,不获科技园公司续约,面临迫迁结业,近日仅获再延长租约半年;另外,逾70年历史的「志记鎅木厂」以及80年老字号「悦和酱园」厂房,因被纳入古洞北新发展范围而需要搬迁。

「悦和酱园」第三代传人庞中衡周三(5日)表示,至今未接获港府正式通知需搬迁或收地安排,批评政府收地倾向以钱打发业务经营者,不但未有尽早通知经营者,亦未有完善配套安置传统制造业,认为港府发展用地有欠平衡。

记者:董舒悦 责编:李世民 网编:刘定坚

新增评论

请将评论填写在如下表格中。 评论必须符合自由亚洲电台的 《使用条款》并经管理员通过后方能显示。因此,评论将不会在您提交后即时出现。自由亚洲电台对网友评论的内容不负任何责任。敬请各位尊重他人观点并严守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