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擬記者證統一官辦 九成六新聞人強烈反對

0:00 / 0:00

香港「反送中」示威引發連串警民衝突,警方應對傳媒採訪的手法備受爭議。有指政府和警方正研究採取措施,辨識在示威現場採訪的記者,有關措施包括官方發證、派發官方認可識別物品等方式。香港記者協會一個調查顯示,有九成六受訪新聞從業員,不接受官方認證機制,憂慮新聞自由受到打壓。(劉少風 報道)

香港傳媒近日報道,港府和警方正研究以官方發證、派發官方認可的識別物品等方式,辨識在示威衝突現場採訪的記者。

雖然特首林鄭月娥上周已經表明,官方無意去做統一記者登記,但未有談及以其他方式識別記者的可能性。事件引發多個記者工會及組織不滿。

記協周五(25日)公布一項調查,在上周日(20日)至本周三(23日),以問卷形式訪問254名記協會員,有九成六受訪者表示,不接受政府官方認證記者機制,當中主要憂慮先例一開,會為進一步管控傳媒鋪路,違反新聞自由原則。亦有一半受訪者擔心,使用官方識別物會令示威者將記者誤以為官方媒體,影響記者安全。

記協憂慮任何類似機制,都極易被濫用成截查、驅逐記者的工具,重申任何官方認證記者的機制,均無可避免會損害新聞自由及公眾知情權。

記協主席楊健興周五對本台指,官方認證的機制有很多問題,調查結果反映,絕大部分新聞從業員無法接受,業界普遍反對相關措施。

楊健興說:我亦都不覺得在示威、抗議場合理,警員有困難辨別記者,現在基本上,記者很多都是有一些識別、頭盔等,我們本身已有聲明反對。調查的結果大致上,與我們之前接觸一些傳媒工作者、一些前線記者看法相當接近,基本上是很清楚,絕大多數人都不贊成這種做法。

自反修例示威以來,香港警方對待前線採訪記者的手法為新聞業界所詬病,記協早前就警方阻礙採訪,以及向記者使用過度武力申請司法覆核。楊健興指,不清楚政府會否繼續研究認證記者的方式,還是會因為反對聲音而擱置,因此暫時未計劃下一步應變行動。

浸會大學新聞系高級講師呂秉權對本台指,從反修例運動至今,整體而言,警方一直限制資訊流通。

呂秉權說:警方做了一些「動作」,希望去限制公眾對於警察身份的識別,以一些代號隱(藏)去警察的身份、選民登記冊有個禁制令,一些報道傳出,警察可能在其他方面試一試,可不可以去禁制一些公開的資料。而在一些現場採訪的時候,都有一些具體的措施。

呂秉權認為,官方認證、識別記者的做法,損害新聞自由、減低社會監察及知情權,只會讓公眾有更大的疑慮。

呂秉權說:我覺得是沒有必要,因為這件事將記者的定義由官方掌控,我們不清楚它(官方)用甚麼標準去批或不批,這個新聞自由是屬於全個社會,而不是官方去審批。第二,批出這樣識別後,它就一定會將目前可以在現場採訪的人數縮減,讓一些所謂不是主流媒體,或者不認證的媒體裁減,除了縮窄人數,還有意見上的打壓。

記協與十三個記者工會及組織早前發表聯合聲明,嚴正反對一切官方篩選記者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