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法案停港經貿辦特權會現連鎖效應? 學者:料日本不會跟隨

0:00 / 0:00

美國國會參議院外交委員會於上周四(13日)通過法案,要求終結香港駐美國經濟貿易辦事處(下稱:經貿辦)的特權豁免待遇,駐美經貿辦可能面臨關閉。香港政府翌日發聲明強烈譴責有關法案是「粗暴干預香港事務」。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丘應樺於周日(16日)表示,有關法案的指控無理,經貿辦無違反任何規條,經貿辦一旦撤離,是「損人不利己的做法」,望美方慎重考慮。另一方面,有日本學者表示,港日經貿頻繁,縱使廢水事件令港日關係弄僵,也未必會跟隨美國做法。

提出議案的共和黨參議員魯比奧(Marco Rubio)與民主黨參議員默克利(Jeff Merkley)表示,「駐美經貿辦已成為中國共產黨掩飾長期侵犯香港人、人權團體的喉舌」。又指雖然經貿辦並不是擁有外交角色的辦公室,但14個經貿辦在海外享有特權,包括購買及出售財產的權力,以及免法律訴訟、搜查及其他形式的司法程序的豁免。駐美香港經貿辦一旦失去特權豁免待遇,意味香港將失去三個駐海外的辦公室。

目前香港在亞太、歐美、中東共設有14個經貿辦,北美則有4個辦事處,分別在加拿大的多倫多、美國的紐約、三藩市及華盛頓,其工作主要是促進香港經貿、及協助海外企業在香港開拓市場。

港日經貿關係緊密 惟近日現「冰點」

外界關注,美國一旦關閉香港駐美經貿辦,其他親美的國家會否跟隨,其中日本是關注焦點之一。近日日本排放福島核電廠廢水風波,港府罕有向日方擺出強硬姿態,稱一旦日方啓動排放廢水措施,會即時禁止源自東京、福島、千葉、栃木、茨城、群馬、宮城、新潟、長野和埼玉10個(都)縣的海產品進口,令港日關係變得緊張。

但在「廢水」風波前,香港與日本經濟來往頻繁,港日關係風平浪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丘應樺更於6月19日到訪東京,為香港駐東京經貿辦成立35周年主持祝酒會儀式。丘應樺在會上公布,於2022年約9000多間海外及內地企業在香港設立分部,當中有約1400間是日本企業;2023年首季香港旅日總消費額高達1,050億日圓(約59億港幣),在日本的國外旅客收益中排行第4。

在廢水事件前一個月,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丘應樺(圖中)赴東京主持「駐東京經貿辦成立35周年酒會」,同場亦有日本外務大臣代表出席。(香港新聞處/張仕仁提供)
在廢水事件前一個月,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丘應樺(圖中)赴東京主持「駐東京經貿辦成立35周年酒會」,同場亦有日本外務大臣代表出席。(香港新聞處/張仕仁提供)

日本靜岡大學文化人類學教授楊海英推測,日本將不會跟隨美國要求香港駐東京經貿辦撤離,畢竟港美、港日的關係不一樣,港日政經的關係遠遠比美國緊密,很難切割。 楊海英又分析,日本輻射廢水事件只會短暫影響港日關係,他預料美國明年大選,參議院通過法案停止經貿辦的特權豁免待遇,這可能是向中國取強硬態度的共和黨打出的「政治牌」,最後有關法案可能是「說起來強硬、落實時手軟」的政策。

楊海英說:一般而言,日本對於帶有政治色彩的政策會比較謹慎些,而且香港已沒有一個獨特的外交政策,只會跟隨北京步伐,中港早已融為一體。這方面日本很熟悉,不會大驚少怪。

梁振英曾以「再出發」身分訪日

雖然港府強調經貿辦的角色是統籌兩地的經貿事宜,事實上,疫情期間亦有「國家級」人物非官式訪問日本,出訪目的同樣聲稱「是為了促進經濟」。

去年7月中旬,全國政協副主席、前特首梁振英以「香港再出發大聯盟」總召集人的身分到訪東京,與「日本香港協會」討論大灣區與開發海南島計劃。其時「日本香港協會」在社交媒體以「前特首梁振英率領『香港再出發大聯盟』訪日」為題發帖,並上載合照,外界才知悉梁振英在香港抗疫時期去東京的行蹤,但其後梁並未有表示由香港駐東京經貿辦或領事館牽頭。

去年香港仍未開關之際,前特首梁振英以「香港再出發」身分「低調」到東京,與日本香港協會(東京)見面,討論大灣區的發展情況。(NPO日本香港協會Facebook截圖/張仕仁提供)
去年香港仍未開關之際,前特首梁振英以「香港再出發」身分「低調」到東京,與日本香港協會(東京)見面,討論大灣區的發展情況。(NPO日本香港協會Facebook截圖/張仕仁提供)

根據「香港再出發大聯盟」網頁資料顯示,「聯盟」由2020年5月成立,兩名前特首梁振英、董建華是總召集人,秘書長是全國人大常委譚耀宗。

記者:張仕仁 責編:李世民 網編:江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