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中報指「旅客逆差」反映「日人棄港」 分析:日圓低迷卻步外遊

2023.12.21
親中報指「旅客逆差」反映「日人棄港」 分析:日圓低迷卻步外遊 日本早於2022年10月開關,開關一年東京人流已回到疫前水平。
張仕仁攝

香港親中媒體周四(21日)均報道,香港開關之後,港人到日本「報復式消費」,但港日「旅客逆差」卻高達5倍之多,其中《星島日報》更以標題「日人拋棄香港」來搶眼球。報道均引述日本駐香港總領事岡田健一,與傳媒茶敍時分享的看法,他認為日本人受2019年社會事件與外媒報道的影響,對香港的印象變差。日本資深國際編輯不同意此說法,他認為日圓低迷才令日本人對外遊卻步,這種「旅客逆差」同樣發生在其他旅遊熱點。

「香港是美食天堂、購物天堂,我們還有很多美好的禮遇,等待與你們分享,約定你!」,年初香港旅發局邀請郭富城拍宣傳片,可惜至今仍未能振興香港的旅遊業。

中國旅客人次難以回復疫情前,但韓國、台灣及香港去日本的旅客正在上升,彌補流失的中國客數字。(日本觀光局截圖)
中國旅客人次難以回復疫情前,但韓國、台灣及香港去日本的旅客正在上升,彌補流失的中國客數字。(日本觀光局截圖)

日編輯反駁《星島》說法

據《星島》周四(21日)報道,2019年全年日人遊香港的人次達66萬,但首10個月只錄得25萬;而首10個月港人訪日人次達166萬,港日旅客量的「逆差」,由2019年約2倍升至今年首10個月的5倍之多。《星島》《香港01》均引述日本駐香港總領事岡田健一,於周三(20日)與傳媒會面的內容,岡田健一指在2019年社會事件後與外媒報道下,令日本人對香港的印象變差。

日本報章資深國際編輯佐藤(化名)表示,雖然「周庭事件」以及多名曾報道或著書書寫2019年「反送中」運動的日記者、攝影師被拒入境,但這無阻喜歡香港的日本到香港旅遊。佐藤指出,日人不去香港旅行,其主因是香港物價高昂的同時,日圓的匯率是破天荒的低迷。

佐藤說:「我想日本人沒有特別討厭香港,去台灣的日本人一直也是不多,比起台灣來日本的人差得遠。」日圓匯率持續低開,佐藤指,日人根本難以出國旅遊,他以東京價約1000日圓的拉麪作例子,過去一年日圓兌韓幣的匯率下降約10%,在南韓食一碗拉麪要花約2000日圓。

多間親中媒體報道,港人到日本「報復式消費」,造成「旅客逆差」令資金外流。(張仕仁攝)
多間親中媒體報道,港人到日本「報復式消費」,造成「旅客逆差」令資金外流。(張仕仁攝)

日、台「旅客逆差」近5  

據Agoda網上預約訂單作統計,日人2024年首5個熱門旅遊地點首位是南韓、之後是泰國、台灣、美國與越南。記者集中調查去日本旅行的熱門國家南韓與台灣,發現他們與日本均出現嚴重的 「旅客逆差」。

據日本JTB總合研究所資料, 以2023年5月至10月半年作計算,來日旅遊的台灣人有232萬人次;日人赴台灣旅遊僅49萬,其 「旅客逆差」有近5倍之多,與香港相約。南韓方面,近半年來日旅遊的韓國人次達345萬;而日本人往南韓的人次有136萬,錄得2.5倍的「旅客逆差」。

佐藤(化名)分析指,這種「旅客逆差」在南韓國內亦開始出現問題。佐藤說:「雖然濟洲島是韓國最著名的名勝,濟洲島的旅客也在減少中,因為日圓低,韓國人寧願到日本。」

「日圓低匯率」阻日人海外留學

過去一年,日人受盡日圓低迷之苦,雖然來日的旅遊人次已回復2019年的水平,但出國人數大幅減少。以11月為例,日人出國人次只有102萬,比2019年同月164萬人次少37.5%。

據《朝日新聞》聯同河合塾於10月發表一份受訪對象超過778間大學的留學調查,發現61%受訪學生指「日圓低匯率」是最大的問題,1美元只能兌換150日圓,令不少學生放棄留學,有些學生轉讀海外短期課程。

「日圓低匯率」亦正阻礙日本學童留學之路,據NHK報道,神戶一間外語專門學校,2019年有300名學生選擇留學,今年只有70名學生赴海外留學。報道估計,「日圓低匯率」令留學成本上漲至1.5至2倍,令很多學生對留學卻步。

NHK報道,因日圓滙率低令留學成本上漲,很多學生打消留學的念頭。(NHK截圖)
NHK報道,因日圓滙率低令留學成本上漲,很多學生打消留學的念頭。(NHK截圖)

根據日本觀光局最新公布數據分析,日圓低迷吸引日本各縣的地方機場增加直航班次,例如香港、桃園機場直飛熊本;新加坡直般往關西,這些改變亦刺激亞洲遊客來日本。

其中,自8月中國開放團體客出遊之後,截至11月來日的中國遊客僅維持20多萬,難以追回2019年每月70至80萬的水平。可是,日本自10月開始,連續兩個月總旅客人次回復至疫情前2019年的水平,10月更錄得251萬旅客人次,反映失去中國客的情況,日本以其他旅客上升的國家如南韓、台灣與美國拉上補下,已補足中國遊客流失的影響。

記者:張仕仁 編輯:溫曉平 網編:江復

新增評論

請將評論填寫在如下表格中。 評論必須符合自由亞洲電台的 《使用條款》並經管理員通過後方能顯示。因此,評論將不會在您提交後即時出現。自由亞洲電台對網友評論的內容不負任何責任。敬請各位尊重他人觀點並嚴守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