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超稱不立「假新聞法」 會否藉「23條」暗渡陳倉?

香港特首李家超上任快將一年,連日接受不同親建制傳媒專訪。他在《星島日報》的訪問中透露,不會就「假新聞」立法,直言「不會因傷風咳,就當是癌症處理」。不過,當局隨時會暗渡陳倉,因為較「假新聞法」更辣的《基本法》23條立法,李家超則說「愈快愈好」。

香港政府自2019年抗爭運動後,不斷聲稱研究就假新聞或虛假諮詢立法,藉以打壓新聞自由。李家超接受《星島日報》的專訪時再被問及這話題,他表示,「(假新聞法)如果不需要立法,最好不要立法」,認為若業界若自律便可令問題受控,揚言「不會因為傷風咳,就當是癌症處理」。

值得注意的是,當初政府揚言要立法,目的其實是針對政權眼中的反對聲音媒體,但現今香港絕大部份這些媒體已「被消失」或結束,其餘的亦多是「小罵大幫忙」,再加上過去兩三年,政府已多次利用極易觸及紅線的「發佈煽動刊物罪」,來打壓傳媒及傳媒人,故此表面上似是未必再有立假新聞法的需要。

李家超: 23 條立法更優先

然而,李家超其實仍留一手,強調處理《基本法》23條立法更優先。雖然他今年年初時曾表明,冀今年或最遲明年完成立法,但他最新的說法則強調並非「交差」,倘只考慮儘快完成任務而忽略「某些潛在風險,對不住憲制責任,對不住香港和國家」。他未有進一步解釋「某些潛在風險」是否包括「假新聞」,亦未有進一步說明「23條立法」會否涵蓋政府眼中的「假新聞」範疇。

李家超續指,港府正審視不同國家及地區強化維護國安措施,又指要防範「國家安全風險的暗湧」,再次以早前器官捐贈取消登記風波為例,指「軟對抗」一直存在,需小心提防。

今年5月,中港擬跨境「共享」器官移植恒常化,引發港人「取消登記潮」;傳媒報道此事後,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就指責傳媒製造「假新聞」。

記者:方德豪 責編:李榮添 網編:江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