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洲覆核王」郭卓堅早前就丁屋政策提出司法覆核,只獲判部份勝訴。他周二(23日)再入稟高等法院,挑戰新界原居民的既得利益,要求取消原居民免交差餉和地租的政策。(劉少風 報道)
郭卓堅周二(23日)對本台表示,他早上到高等法院,再就原居民權益問題入稟,申請司法覆核。
他在入稟狀指,差餉和地租應由全港市民共同承擔,但現時原居民免付差餉和地租,將負擔轉嫁非原居民,是違反《基本法》和《香港人權法》。入稟狀要求法庭頒令,取消該政策,期望減少非原居民的部分差餉及地租繳費。
郭卓堅說:我們(非原居民)要幫原居民請警察、請市政(人員)工作,他們(原居民)免差餉和地租,由我們來承擔,這是相當不合理。應該像吃飯一樣,十個人食就十個人付(款),不應該由五個人付款,另外五人不用付,那五個人就要多付。我今次的覆核就是,(幫)他們交差餉地租,我們就應該減差餉地租,為非原居民爭取利益。
丁權司法覆核案本月上旬獲判部份勝訴,法院裁定私人協商土地及換地違憲,向政府申請免費建屋牌興建丁屋則仍然合憲。郭卓堅指,已跟律師簽好文件,他將就丁權政策涉歧視女性等理據,提出上訴。
郭卓堅說:我們已經準備這幾天入紙(申請)打(官司),尤其是歧視部分,連政府平機會也看不過眼。
新界原居民、上水區鄉事委員會主席侯志強認為,郭卓堅要上訴是他的權利,但對此有所保留。
侯志強說:他(郭卓堅)要告就告到夠,沒有辦法。如果他用自己的錢去打(官司),我就說他有點志氣,如果他用普羅市民的錢這樣搞,我就覺得他非常之卑鄙。
一直關注新界丁屋政策的本土研究社成員黃肇鴻指出,原居民政策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確實存有很大爭議,值得社會討論。
黃肇鴻說:回歸後,不是殖民政府,不需要因為政府原因而優待新界,現在的情況已經不同。大家都是香港人,原居民與非原居民,其實本身的分別,無論是文化、語言上面已經是一體,所以現在才引起很大的爭議,就是為何有些人會因為出身,所以有一些政策的優待?尤其在土地及房屋方面,丁屋是其中一個,免差餉和地租都是其中一個(政策)。
據了解,所謂「丁屋政策」,是1972年開始香港殖民地時期沿用至今的一項政策,對新界原居民年滿18歲的男丁獲准在私人土地興建面積劃一規限的房屋,而無需向政府補地價,作為新界原居民支持發展新界的回報。
這項權益在回歸後獲《基本法》承認可以繼續,但近年陸續揭發,有丁權的原居民以低價將建屋權賣給發展商,稱為「套丁」,令丁屋政策受到進一步質疑。甚至有國際組織認為,丁權對女性造成歧視。
郭卓堅與社工呂智恆於2015年就丁屋政策提出司法覆核,要求取消新界原居民享有的丁權。案件去年12月初在高等法院開庭,本月8日宣判,法官裁定申请人部分勝訴,但申請方表示會再上訴,希望得到全盤勝利。代表丁屋政策受惠人士利益的新界鄉議局,指村裡有官地是歷史遺留問題,表明會捍衛原居民權益進行上訴;而政府方面,亦考慮就丁權案上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