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反修例風波的網上聯署公開信如遍地開花,最新是律政司一群檢控人員的公開信,嚴詞批評律政司司長鄭若驊只懂向特首「叩頭」,但在處理牽涉大型公眾活動案件時,主要考慮政治因素;公開信又批評刑事檢控專員梁卓然未有做好把關,只求「明哲保身」。律政司回應表示,鄭若驊及梁卓然對完全沒有事實根據的指控,感到非常遺憾,強調兩人一直按《檢控守則》行事。(覃曉言 報道)
網上流傳一封聲稱由律政司刑事檢控科、署名「一群檢控人員」向全港市民發出的公開信,批評律政司司長鄭若驊其身不正,亦非刑事法專才,在處理牽涉大型公眾活動的案件時,主要考慮政治因素,在沒有充分證據、沒有合理機會達致定罪或不符合公眾利益的情況下仍堅持檢控,視檢控原則如糞土。
信中又批評刑事檢控專員梁卓然,本身是刑事法專才,掌管所有刑事檢控,理應把關和作出獨立判斷,卻遺憾地被鄭若驊踐踏,不能做好把關。信中指出,鄭若驊與梁卓然在香港風雨飄搖時間、大是大非的議題上,只會背誦範本對答,搪塞傳媒的查詢,並指鄭若驊只懂向特首「叩頭」,而梁卓然只求「明哲保身」。
公開信又以「警黑勾結」形容7.21元朗暴力事件,令人震驚及憤慨;香港法治面臨前所未有的衝擊,絕對支持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徹查事件,並強調他們會緊守崗位。該封信以律政司的官箋撰寫,有報道指參與聯署的至少有五位律政司檢控官。
法政匯思召集人李安然大律師認為,該封公開信的指控非常嚴重,等於指律政司司長嚴重破壞法治,但目前屬單方面指控,應該讓相關人士作出解釋。
李安然說︰當然是一方面的指控,我想我們可能要聽聽司長的解釋,才可以公道一點分析是否指控屬實,但現在有一封這樣的信件出現時,如果律政司司長不作解釋,我覺得會令公眾很懷疑,這樣不解釋便是一個警號。
至於7.28上環示威衝突事件,警方與律政司於兩日內決定以暴動罪檢控44名示威者,被質疑是政治考慮,李安然認為很難作出定論。
李安然說︰不清楚律政司與警方就這44位人士,投放了多少資源到他們身上做調查,如果他們很集中、以很多人力物力去處理的話,是否完全沒有可能如此短時間內起訴,亦不一定,所以很難說今次在短時間內起訴,表面上一定是等於有政治考慮在內呢,我覺得需要等候一下。例如9月時再提堂,忽然有一些被告獲撤銷控罪,即完全無證據,這樣我便認為很令人質疑,到底為何律政司會在數日內要去提控,現在談論可能會言之尚早。
前刑事檢控專員江樂士質疑公開信的真實性,他指檢察官不單要保持中立,亦要被認定為中立,令公眾對檢控決定有信心,而該封信以匿名方式對極具爭議事件發表意見,已令這批檢控人員的中立性受損。
律政司發言人回覆本台表示,司長鄭若驊及專員梁卓然對於完全沒有事實根據的指控感到非常遺憾,並指司長有憲制責任和職責,就刑事檢控工作作出決定及監督,檢控與否的決定,必須按證據和法律作出客觀和專業的分析,並按《檢控守則》行事,不會有任何政治考慮。梁卓然亦一直按照《檢控守則》履行職責,堅守《基本法》第63條,確保刑事檢察工作,不受任何干涉。
另外,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譚惠珠早前出席電台節目時提到,反修例風波除了要透過施政解決,更須以法律途徑重整社會秩序,她建議考慮訂立反蒙面法,同時要管制網上引人犯罪的消息。
法政匯思召集人李安然相信,有關建議是為了方便警方執法,但禁止蒙面並非治本方法,亦嚴重干涉市民生活及侵蝕自由,若示威者下次在臉上彩繪,是否也要禁絕?長遠將變成監控式社會。
公民黨黨魁楊岳橋亦認為,訂立反蒙面法只會適得其反,甚至加深社會怨憤,而訂立網絡管制去過濾訊息的做法,形同將香港變成內地,嚇走國際投資者。
0:00 /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