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才子女以「本地生」身分讀大學 楊穎宇:與港人學生搶學位
2024.11.25
在立法會一個小組委員會的會議上,討論到「高才通」的子女,可以本地生身份入讀大學,學費亦與港人看齊,再次惹來搶資源的爭議。《教育刺針》創辦人楊穎宇批評,高才子女會與香港學生直接競爭學額,但預料當局只會虛應故事,維持目前容許高才通以「本地生」考大學的做法。另外,勞工及福利局就最新《人力推算報告》到立法會解話,到2028年,預計會缺少18萬勞工。自由黨邵家輝指,外勞要收行業工資中位數的薪酬,對僱主的競爭力完全沒有幫助。
立法會「新來港人才快速融入香港事宜小組委員會」的會議上 ,議員關注高才通子女會否佔用本地學生學額。截至今年初,已有5.6萬名高才通的18歲以下子女來港就學。選委會議員陳紹雄指:「透過人才計劃來港人士的子女,不用來港入學,就可以自修生的途徑參加本港的DSE考試,以本地學生身份,申請本地的大學,修讀獲公帑資助的學士學位課程,引起不少家長的關注。當局表示過會檢視專上院校在錄取學生,本地學生的定義,想了解一下有關檢討的進度如何?」
教育局副局長施俊輝回應指,局方沒有備存高才通子女來港讀甚麼年級、或學校的統計,「我們現階段確實不掌握學校的統計數據,因為他們(高才通子女)來到香港,就等同於本地的同學,不會再分根據甚麼計劃來港,學校看到可以收這個同學,就已經可以取錄。」
「本地生」的爭拗源於已取得永居的大陸人
《教育刺針》創辦人楊穎宇表示,高才通子女來港讀大學,必然與真正港人學生直接競爭學額,「他們不似普通深圳河以北的中國人,以自修生名義,而是以本地考生,學校保薦的方式考 DSE,並以大學聯招身份取得大學學位,換句話來說,這班人會直接與本地的學生形成競爭關係,他是與我們搶學位,而不是在搶海外的四成學額。」
楊穎宇又補充,近期對「本地生」定義爭拗,源於10月時,一班已在香港取得永居的大陸人,不滿意這班高才通受養人,毋須取得永居就可以享受本地考生資格,於是發起聯署反對。他預料教育局只會虛應故事,最終都只是維持現在處理方式。
邵家輝:聘外勞對僱主的競爭力沒有幫助
另外,勞福局周一(25日)就最新《人力推算報告》到立法會解話,局長孫玉菡指,香港目前總體缺少約5萬名勞工,到2028年,預計會缺少18萬人。勞聯的林振昇擔心「高才通」填補不了空缺,因為很多「高才通」都是做重疊的工種,建議續簽時限制某些行業,或為特定行業提供誘因。
熟練技術人員是短缺的重災區,未來5年會缺少6萬人,當局計劃就這個組別輸入1萬名外勞。工聯會郭偉強擔心影響本地青年就業。孫玉菡稱,本地就業一定是優先,部份外勞計劃一定要先做本地招聘、薪酬須達行業中位數。
但批發及零售界、自由黨邵家輝,就希望能更廉價聘請外勞:「行業工資中位數,我舉個例子,零售業現在(月薪)要15000元,僱主還要給予9600元作兩年的培訓費用,還要包住宿。聘用外勞,對僱主的競爭力完全沒有幫助。在行業工資中位數上,局長你會不會認真地去考慮,這件事可以『搣走』了它,令我們競爭力加強。」
孫玉菡重申,政府無意改變現時規定。
編輯:陸南才 網編:余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