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才子女以「本地生」身分读大学 杨颖宇:与港人学生抢学位

记者:卫斯
2024.11.25

在立法会一个小组委员会的会议上,讨论到「高才通」的子女,可以本地生身份入读大学,学费亦与港人看齐,再次惹来抢资源的争议。《教育刺针》创办人杨颖宇批评,高才子女会与香港学生直接竞争学额,但预料当局只会虚应故事,维持目前容许高才通以「本地生」考大学的做法。另外,劳工及福利局就最新《人力推算报告》到立法会解话,到2028年,预计会缺少18万劳工。自由党邵家辉指,外劳要收行业工资中位数的薪酬,对雇主的竞争力完全没有帮助。

立法会「新来港人才快速融入香港事宜小组委员会」的会议上 ,议员关注高才通子女会否占用本地学生学额。截至今年初,已有5.6万名高才通的18岁以下子女来港就学。选委会议员陈绍雄指:「透过人才计划来港人士的子女,不用来港入学,就可以自修生的途径参加本港的DSE考试,以本地学生身份,申请本地的大学,修读获公帑资助的学士学位课程,引起不少家长的关注。当局表示过会检视专上院校在录取学生,本地学生的定义,想了解一下有关检讨的进度如何?」

教育局副局长施俊辉回应指,局方没有备存高才通子女来港读甚么年级、或学校的统计,「我们现阶段确实不掌握学校的统计数据,因为他们(高才通子女)来到香港,就等同于本地的同学,不会再分根据甚么计划来港,学校看到可以收这个同学,就已经可以取录。」

Photo A.jpg
工联会郭伟强指15-19岁失业率有18%,担心外劳会令影响本地青年前景。(立法会直播截图)

「本地生」的争拗源于已取得永居的大陆人

《教育刺针》创办人杨颖宇表示,高才通子女来港读大学,必然与真正港人学生直接竞争学额,「他们不似普通深圳河以北的中国人,以自修生名义,而是以本地考生,学校保荐的方式考 DSE,并以大学联招身份取得大学学位,换句话来说,这班人会直接与本地的学生形成竞争关系,他是与我们抢学位,而不是在抢海外的四成学额。」

杨颖宇又补充,近期对「本地生」定义争拗,源于10月时,一班已在香港取得永居的大陆人,不满意这班高才通受养人,毋须取得永居就可以享受本地考生资格,于是发起联署反对。他预料教育局只会虚应故事,最终都只是维持现在处理方式。

Photo C.jpg
教育局副局长施俊辉指,高才子女来到香港就等同于本地的同学,学校可视之为本地学生,考虑是否录取。(立法会直播截图)

邵家辉:聘外劳对雇主的竞争力没有帮助

另外,劳福局周一(25日)就最新《人力推算报告》到立法会解话,局长孙玉菡指,香港目前总体缺少约5万名劳工,到2028年,预计会缺少18万人。劳联的林振升担心「高才通」填补不了空缺,因为很多「高才通」都是做重叠的工种,建议续签时限制某些行业,或为特定行业提供诱因。

熟练技术人员是短缺的重灾区,未来5年会缺少6万人,当局计划就这个组别输入1万名外劳。工联会郭伟强担心影响本地青年就业。孙玉菡称,本地就业一定是优先,部份外劳计划一定要先做本地招聘、薪酬须达行业中位数。

但批发及零售界、自由党邵家辉,就希望能更廉价聘请外劳:「行业工资中位数,我举个例子,零售业现在(月薪)要15000元,雇主还要给予9600元作两年的培训费用,还要包住宿。聘用外劳,对雇主的竞争力完全没有帮助。在行业工资中位数上,局长你会不会认真地去考虑,这件事可以『搣走』了它,令我们竞争力加强。」

孙玉菡重申,政府无意改变现时规定。

编辑:陆南才   网编:余港生

新增评论

请将评论填写在如下表格中。 评论必须符合自由亚洲电台的 《使用条款》并经管理员通过后方能显示。因此,评论将不会在您提交后即时出现。自由亚洲电台对网友评论的内容不负任何责任。敬请各位尊重他人观点并严守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