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策研究所周二(18日)舉辦「香港法治營商環境——法律高峰論壇2023」,主要為中港企業提供法律討論,今年為第二次舉辦相同的系列論壇。特首李家超在會上再次強調,希望將香港打造成「中外國際法律人才培訓基地」;評論就指,在失去自由的香港談「培訓國際法律人才」是「黑色幽默」。
特首李家超在開幕致詞時大讚香港的法治制度,指香港是中國唯一實行普通法制度的城市,有眾多國際法律組織落戶香港,是全球最受歡迎的仲裁地點之一。
李家超說:特區政府全力支持司法機構依法行使審判權,保障司法和檢控人員依法履職盡責,維護司法公正和法治精神,不受外部勢力干預。

李家超一周兩次提及「中外國際法律人才培訓基地」
繼上星期四(13日)出席「第二次行政長官互動交流答問會」後,李家超再次提出把香港建設成「中外國際法律人才培訓基地」,認為香港可以為中國在全球治理體系中加強話語權及影響力,又指法治建設可保障人民和企業的權利,確保繁榮穩定。
李家超在一周前的「第二次行政長官互動交流答問會」上,已提出打造香港成為國際受歡迎的仲裁地點,培訓法律人才,將香港發展成「中外國際法律人才培訓基地」,鞏固亞太區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的地位。
特首與律政司均提出香港國際仲裁地位
律政司司長林定國在法律高峰會上致詞時就表示,香港和內地已達成共九項民商事司法互助的安排,涵蓋法律程序的協助、仲裁事宜,以及相互認可和執行有關公司清盤程序和其他民商事法院的判決。
他又指出,律政司正爭取盡快落實《內地民商事判決(相互強制執行)條例》,減低當事人提出平行訴訟的需要。

根據倫敦瑪麗女王大學與美國偉凱律所每3年聯合發布的《國際仲裁調查報告》,香港於2021年成為最受歡迎仲裁地的首三位,受認可度程度達50%。特首與律政司均提出香港國際仲裁地位,正配合兩年前國務院提出的「前海方案」。
2021年9 月6日,在前特首林鄭月娥公布施政報告前,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下稱「前海方案」),將「前海方案」擴大至南山區及寶安區,並將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的面積由14.92平方公里大幅擴展至120.56平方公里,在該區落實重點發展金融、現代物流、資訊服務、科技服務及其他專業服務等四大產業。
根據立法會「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的文件指出,針對司法體度上的合作,深圳國際仲裁院在前海建立商事仲裁合作平台,對接國際商事規則,亦允許港澳台地區及外籍法律專業人士提供仲裁服務。
學者:仲裁與普通法根本談不上邊
對於特首李家超強調將香港打造成「中外國際法律人才培訓基地」,本身是法律學者的時事評論員桑普指出,這是混淆視聽之說,在失去自由的香港談「培訓國際法律人才」是一個「黑色幽默」。
桑普說:當黎智英的案件請英國御用大狀Tim Owen做辯護律師也諸多阻撓,香港如何做到「中外國際法律人才培訓基地」?培訓「國際法律人才」是一個黑色幽默。
評論:外資選擇到新加坡或歐美 亦不會落戶香港
桑普又表示,隨《港區國安法》成立,HKIAC(香港國際仲裁中心) 收到的案件,其質與量亦相繼下降,很多外資選擇到新加坡處理,或到歐洲美國,亦不會落戶香港,香港目前接最多的仲裁案多與中資公司有關。桑普質疑,香港成為仲裁中心不代表有法治。
桑普說:仲裁是不需要依法律行事,是據雙方彼此尋求成果,而仲裁的判斷是不需要賦予理由的,與一般的司法不能同日與語,調解與仲裁就像古代的魯仲連一樣,是大家可以商議一個合理的方案便可以,但訴訟要講普通法的規則,所以仲裁與普通法沾不上邊。
桑普又指,林定國說「正因為國家安全,香港才需要國際法律人才中心」,但習近平的「國安」是總體國家安全觀,因此仲裁員處理案件必以國安優先,質疑「國企與民企有仲裁訴訟,哪一方會勝?必然是黨國企業的利益優先。」
記者:張仕仁 責編:李世民 網編:畢子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