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選舉】民主黨不派員出選立法會 香港泛民參政之路完結?
香港立法會選舉提名期尚餘1個月截止,昔日選前各黨競逐「出戰」熱鬧場面不再。在《港區國安法》實施和新選舉制度下,大部分泛民選擇「躺平」,無人參選,包括民主黨,外界料下屆立法會變相「清零」。其中,表明不參選的社民連,其外務副主席周嘉發質疑「有誰去選?有誰敢選?」他慨嘆,泛民在議會內外遭「夾擊」,推翻不公施政的情境不復再,憂慮議會欠缺市民屬意的代表,市民會深受其害。
民主黨的參選意向備受關注。周一(11日),該黨終於宣布,為立法會選舉而設的黨內甄選機制提名期截止,沒有黨員提交報名表格,將不會派員參選新一屆立法會。民主黨主席羅健熙稱,未來繼續地區工作,希望黨友繼續「一齊行艱難嘅路」;而主張民主黨應參選的元老李華明,就批評要取得40個提名門檻過高,將思考會否退黨。
民主黨不派員出選立法會 林鄭:不評論
對此,香港特首林鄭月娥指不會評論,強調「在完善選舉制度下」,歡迎不同政治立場人士參選。
林鄭月娥說:每一個政黨是否認為在某一場選舉,鼓勵黨員參選不是由我來去說,我只能說我們在完善選舉制度下,仍歡迎不同政治立場、看法人士參選,只要他能滿足愛國者的要求。
社民連周嘉發:以言入罪沒改善 官方選舉形同虛設
屬激進民主派的社民連早於6月議決抵制選舉,是泛民首個就選舉表態的黨派。社民連外務副主席周嘉發向本台稱,在《國安法》下,面對嚴苟且不公平的新選舉制度,風險處處,即使當選亦隨時會被DQ,民主黨不參選決定是「相當易理解」,即使下屆區議會,泛民亦難見有參選空間。
周嘉發說:參選人、選民都沒有安全感,只要你的政見與政府不一,不論結果勝負,都要付出沉重代價。如在參選時,被發現某言論令政府不悅,即使已DQ,亦可用其他條文控告,在以言入罪情況沒有改善時,官方選舉渠道形同虛設。現在1個月後提名就結束,完全不知道甚麼人出選。過去可能有20張名單競爭9席位,大家「爭崩頭」,現在一片死寂。
議會失「洗牌」機會 難再貼近民意
周慨嘆,選舉本來透過一輪「洗牌」機會,讓議會更貼近民意,2019年區議會選舉泛民「大翻盤」,正是民意向政府和建制壟斷議會表達不滿的實例,惟港府經連串DQ和大搜捕泛民,市民屬意的參選人都無法參選,議會廣泛代表性成疑,認為港人都不會認同今次選舉結果。
問及作為極少數非建制人士「入閘」選委會的新思維主席狄志遠,早前稱他在內的3至4名黨友表明會積極考慮參選,可在議會內以「中間派」角色作港府、建制和泛民的溝通橋樑。周嘉發質疑,泛民已損兵折將,不少領袖都入獄,「有何泛民單位讓他溝通?而政府都不過問泛民意見」。
周嘉發說:可代表市民聲音的團體都逐一被瓦解。很無奈,日後可能會有被安排的民主派去代表市民,所以社民連都堅持發聲,不希望有人欺世盜名或訛稱可代表某光譜。
泛民和市民都欠發聲渠道 民怨終會再爆發
對於泛民未來在香港的角色,周嘆言以往泛民的議會抗爭、街頭抗爭場面均不復再。由於支聯會、職工盟、教協、民陣等相繼解散,在《國安法》下,未來泛民間合作機會亦不多。故各黨派只能在社區中就教育、民生議題,服務市民。
他形容,現處於「窒息」環境,泛民和市民都欠缺發聲渠道,「就算在網上發表政見都不敢」,塞礙政府施政的改善,前景堪虞。
周嘉發說:若有不合理的施政,再想利用議會內和街頭抗爭,聯合抗爭去嘗試改變局面,這些都沒有了。唉,對政府、市民和各組織,都是「三輸」局面。本來各組織、代議事將民意帶入議會,令政府施政可更為合理、貼近民情,現在沒有了,政府都要付出代價。現在(政府)只聽到的意見,來自只為表忠、拍馬屁,不會有好結果,市民的怨氣亦只會加深,長期而言都,民怨都會爆發。
民協周四決定立法會參選意向
香港立法會換屆選舉將於12月舉行,其提名期由10月30日至11月12日結束,惟目前,泛民各黨派仍未有人表明出選,當中不少保持沉默。
「泛民47人初選案」中,一直被視為立法會出選人馬的楊岳橋、郭家麒、譚文豪均因被捕而退黨,公民黨更曾一度傳解散。公民黨主席梁家傑8月就參選曾說,該黨「選舉政治之路,已經行盡了」,但仍有公民社會的角色,冀可「覓路同行」。
另民協將於本周四(14日)召開特別會員大會,決定是否派人參加立法會選舉。
記者:李智智 責編:羅燕雲 網編:林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