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愛國者指習近平回信學生應「寫進歷史」 評論:回信當「聖經」

2023.07.28
港愛國者指習近平回信學生應「寫進歷史」 評論:回信當「聖經」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舉辦座談會,與會者逐段逐項解讀習近平的回信。
張仕仁攝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周一(24日)向香港培僑中學高中一年級全體學生回信,是香港主權移交後,國家主席首次回信給香港學生,成為港府和建制派的焦點。有親中的教育機構趁機舉辦座談會,仔細「解讀」習近平的回信,認為此信「應寫進歷史」。評論就批評做法是搞樣板教育、個人崇拜,將回信當「聖經」般對待是宗教行為。

香港有親中背景的培僑中學高中一年級全體學生,在今年6月去信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匯報過去一年的學習情況,信中寫道「現在,我們向您報告:國家之強盛,我們已深知;香港之繁榮,我們來延續!」獲得習近平親自回信。

培僑學生寫給習近平的信件。(網上圖片/張仕仁提供)
培僑學生寫給習近平的信件。(網上圖片/張仕仁提供)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周五(28日)舉辦「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主席給培僑中學學生回信座談會」,會長劉智鵬、副會長鄧飛與永遠榮譽會長周世耀,在座談會上解讀習近平信中的內容,講解「抗美援朝」、「天宮號」的成績,以及一帶一路10周年的歷史。與會者認為,習近平身體力行貫徹二十大報告,著重青年工作,香港教育工作不應停留這封回信,應更「行前一步」,跳出大灣區了解中華民族精神。

教聯會會長:回信「應寫進歷史」

座談會上,身兼立法會議員的會長劉智鵬率先發言,逐項、逐點解讀習近平的回信,表示「這是回歸以來首次國家主席給學生的回信,應寫進歷史」。他又指,特別感受到習近平所說的「學習成果」,今次回信別具意義,代表培僑中學學生是習近平心中的「樣板」。

劉智鵬說:回信中有幾個關鍵詞,愛國愛港、一國兩制,世界發展大勢、祖國歷史文化、現實國情等,但最重要是甚麼呢?最重要在最後,是教學生,教育不止是知識的灌輸,知識灌輸在這裡有齊了,是培養家國情懷。所以在這裡恭喜培僑學生,他們不負老師教誨,初中第三年已經有很好的家國情懷,並且是關心國家發展現況及未來。習主席給同學的信不只是給培僑的學生,是給所有香港學生。

提早離場的會長劉智鵬點出,「這是回歸以來首次國家主席給學生的回信,應寫進歷史」。(張仕仁攝)
提早離場的會長劉智鵬點出,「這是回歸以來首次國家主席給學生的回信,應寫進歷史」。(張仕仁攝)

香港愛國主義教育的「里程碑」

永遠榮譽會長周世耀就透露,培僑教育機構校監、前立法會主席曾鈺成,向他說今次回信是香港愛國主義教育的「里程碑」;他又批評香港過去的愛國教育只停留於身份認同,起點太低,應多推行習近平所說的「愛國情懷」和「國情教育」;他又在會上多次朗讀習近平的回信內容。

周世耀說:習主席如何回應自己的學生,通過這些活動,更加深刻體會身為中國人的自豪,身為年輕人的使命和擔當,我很欣慰。

促初中讀公民科 跳出大灣區

而身兼立法會議員的副會長鄧飛則進一步建議,教育工作不能只停留在習近平這封回信,要進一步響應愛國教育,回應習近平的二十大報告。

鄧飛說:只滿足於高中三年公民科是不足夠的,始終高中是有認知,那初中呢?高小,除了去大灣區和廣東之外,可否去遠一點?可否像我剛才所說的歷史紀念日,一帶一路10周年也是歷史意義,可否相互結合去舉辦這樣的參觀活動呢。我們不要停留在這封信,而是透過這封信所反映出教育的精神和理念,去延伸和指導我們日常的教育,無論是知識教育還是價值教育以及民族情感教育。習主席身體力行在做,二十大報告最後一段,他特別提到青年工作是國家戰略性工作。 

 副會長鄧飛(中)提出進取的建議,他指出學生有「回鄉卡」便可以回內地,年輕人應走出大灣區,認識中國。(張仕仁攝)
副會長鄧飛(中)提出進取的建議,他指出學生有「回鄉卡」便可以回內地,年輕人應走出大灣區,認識中國。(張仕仁攝)

評論:搞教育樣板戲 視習近平為「聖人」

前香港考評局(歷史科)評核發展部經理楊穎宇接受本台訪問時質疑,信中文字工整、通篇簡體字,亦不知撰信者的身份,「學生信件」真偽成疑;而教聯會辦「回信」座談會,逐句、逐段解讀習近平文字的做法,只是搞樣板教育、個人崇拜,這會令學生失去獨立思考。

楊穎宇說:如果一個國家領導人給你一封信,你要逐句拿來處理,這已經不是簡單對回信的感謝,而是把國家領導人的文字當成一個「聖經」去解讀、膜拜。這是一個宗教行為,不是純粹政治或教育的問題。

他預料,日後會有更多類似的「習近平信件」,今次是「左校」,下次可能是官校。楊穎宇又補充指,過去英女皇與市民也有信件交往,但只限於閒聊逸事,屬於親民的政策,而非一種愛國教育。過去英殖時代,英國亦不會強硬灌輸學生要接受一種思想,亦不會要求愛英國或唱國歌。 

記者:張仕仁 責編:李世民 網編:李榮添

新增評論

請將評論填寫在如下表格中。 評論必須符合自由亞洲電台的 《使用條款》並經管理員通過後方能顯示。因此,評論將不會在您提交後即時出現。自由亞洲電台對網友評論的內容不負任何責任。敬請各位尊重他人觀點並嚴守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