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聯辦首次舉行開放日讓市民參觀,中聯辦主任王志民表示,希望透過開放日能夠揭開「神秘面紗」,拉近與香港市民的距離。不過有民主派認為,開放日只是一種表面工夫,意圖改善中聯辦的形象。(劉少風 報道)
位於西環的中聯辦周六(28日)首次舉行開放日,一連兩日(周六至周日)讓市民入內參觀,是香港回歸以來第一次。由地區社團及個別學校邀請1500名市民參觀,不能夠排隊報名。十八層的大樓有五層開放參觀,其中二樓的會客廳曾接待過總理李克強、前總理溫家寶等國家領導人。有展覽介紹中聯辦的歷任領導,和前身新華社香港分社成立以來的歷史,而八樓是全海景員工飯堂。除了工作地方和展覽,又開放了康樂設施,中聯辦主任王志民更與市民一起打乒乓球。
王志民表示,希望開放日能減少神秘感,拉近與市民的距離。
王志民說:過去可能受到各種條件的限制,很多市民朋友對中聯辦的日常工作,不是太了解,多多少少覺得有那麼一點神秘。無論是在過去跑馬地的新華社,還是後來搬到西環來,我們始終是像我說過的,「門常開、人常在、事常辦」。「行埋一齊」、「坐埋一齊」、「傾埋一齊」,這一種一起的內心交流,可以拉近我們的距離。
王志民以廣東話與市民交流,表示日後會舉行更多同類型活動,但對於會否開放予指定團體以外的市民,王志民表示需要時間考慮。他指,已經致函全體立法會議員,邀請他們到訪中聯辦,但暫時未收到回覆。
有市民參觀後指,改變了過往對中聯辦的印象。
參觀市民說:一般市民感覺中聯辦是中央駐港辦事處,感覺比較難以接觸,感覺比較遙遠,不像普通的政府機構比較「貼地」,但入到來看有這些娛樂設施,沒有想像中那麼遙不可及。
公民黨立法會議員楊岳橋周六接受本台訪問時,贊成中聯辦對外開放,但質疑中聯辦舉行開放日是否能夠改善形象。
楊岳橋說:當然任何的機構,愈開放、愈透明,永遠都是愈好,例如我們立法會經常都有導賞團,其實道理都是一樣。至於會否透過一次、半次就可以改善公眾對於中聯辦的形象呢?只是單純形式上的開放,能不能夠做到(改善形象),當然我們有懷疑,能否幫助市民認識(中聯辦)呢?當然這個未必做到。所以究竟你(中聯辦)的決策過程是怎樣做,你的做事方法如何,我覺得這些都是重要的,市民都需要知道。
楊岳橋又指,舉辦開放日只是表面的工作,如果中聯辦要改善形象,應該先處理與香港人的核心問題。
楊岳橋說:更加重要的是,未來的日子,如何處理好與香港人的關係,特別是對於香港人經常的憂慮,其實有很多時候都看得見,就是中聯辦插手香港內部事務,將「一國兩制」這條線(變得)愈來愈模糊,其實如果你(中聯辦)不改善這個核心問題的話,每天是開放日都解決不了(問題)。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葛佩帆認為,中聯辦舉行開放日是踏出第一步。對於今次開放日只是讓指定市民參觀而非全面開放,她認為當局應該按部就班,逐步開放予公眾參觀。
葛佩帆說:我覺得開始的時候經過一些團體(邀請市民),都是適合的,以後會否逐步開放給更多不同的團體,甚至讓市民自己登記呢?我想是可以愈來愈開放的,我相信(中聯辦)也要多重考慮的。
中聯辦計劃,由今年開始,每半年都舉行開放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