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反送中」事件引發不少其他問題,有社會人士關注高中通識教育科教材不夠全面,對年輕人造成誤導及不良影響。教育局向通識教材出版商提供自願「專業諮詢」服務,長遠會考慮強制通識教科書送檢的可行性,教協擔心新安排會出現政治審查。(劉少風 報道)
教育局早前與書商開會後,周一(23日)宣布會為高中通識教科書引入「專業諮詢」安排,書商下個月中之前,可以將已經出版的通識教科書,自願交給教育局接受「專業諮詢」,局方的審視團隊,包括專科督學、大學學者及教育專業人士等會給予意見,若果書商接納修訂,政府會將書名放上網,以資識別。學校可自行選擇未有接受諮詢服務的教材。教育局指至今有七間書商同意做法。
教育局副秘書長康陳翠華周一在網誌表示,理解公眾憂慮通識科教材質素,為書商提供諮詢服務的決定是「特事特辦」,措施是為保障學生福祉,提升市面通識課本的質素,長遠會考慮課本送檢的可行性。
教育界立法會議員、教協副會長葉建源周二(24日)對本台指,一直以來,通識科採用多元化的教材,並無設立教科書送檢制度,教育局亦未透露新計劃的詳情,擔心出現政治審查。
葉建源說:現在整個計劃是不清楚,是否真的自願?所謂「專業諮詢」的準則是甚麼?諮詢後結果如何?對書本可否使用,有甚麼影響?這些或者都是重要的,但現在都是不清楚。
對於教育局指長遠會考慮課本送檢的可行性,葉建源認為是一個大轉變,應該先詳細諮詢。
通識科教師許承恩對傳媒表示,課本經教育局審視,可向公眾甚至教師派「定心丸」,長遠是否強制送檢可再諮詢。中學校長會主席鄧振強指,將來挑選教課書時,會叫教師自行考慮,但不會強制。
鄧振強說:這個性質有點不同,通識科是自願送審(檢),亦可能有些很高質素的課本,它們沒有送(檢),難道我們不用這些高質素的課本?所以我覺得,一般學校都會用平常心,用行之有效的機制,作一個專業的決定選書。
關注通識教育聯席會議召集人、建制派立法會議員梁美芬認為,諮詢服務未能解決通識科的爭議。
梁美芬說:即使送審(檢),其實老師都是可以自己再編教材,再在這份報紙、那份報紙調整自己的教學內容。它(教育局)必須要去到通識科的核心問題,就是不應該再必修、必考,不應該再設必答題。
新界校長會支持教育局的新安排,認為是對教育負責的表現,又指部分已出版但未經審閱的通識科教材,出現不符合學校期望的內容,令人擔心有機會對年輕人造成誤導及不良影響;教聯會亦認為當局把關有助確保通識教科書內容準確及客觀,希望當局鼓勵更多出版社參與,將服務擴展,長遠考慮設立送審機制。
大陸官媒《人民日報》早前發文指,香港通識教育變成「新的政治角鬥場」,有關教材「不送審、無標準」,有錯誤亦有偏見,反修例風波並不全是社會風氣穿透校園,而是課堂內部出問題,而國民教育缺失亦令學生批判思考脫離歷史與國情。
反修例示威者在7月1 日衝擊立法會後,全國政協副主席、前特首董建華表示,造成青年出問題的重要原因,是自己任內開始推行的通識教育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