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反送中」運動持續一個多月,多區接力示威遊行後,更演變成激烈的警民衝突。有傳媒報道指政府內部正研究不同方案處理,包括由特首會同行政會議頒布戒嚴令的可行性。保安局發言人回應指,政府會繼續沿用現行機制處理,此外沒有其他計劃。(劉少風 報道)
據香港傳媒《蘋果日報》周二(16日)引述消息人士報道,政府內部正研究不同方案,應付日趨暴力的公眾集會,其中一個方案是引用《公安條例》第17條,由特首會同行政會議頒佈戒嚴令,由政府宣布指定區域、指定時間禁止市民進行公眾集會,指定區域以外的市民也不能進入「禁區」,警方有權拘捕所有違令者。
保安局發言人周二回應指,關於公眾遊行及集會,政府會繼續沿用現行需通知警方及不反對通知書的機制處理,除此之外,沒有其他計劃。香港時事評論員劉銳紹對本台指,相比起「六七暴動」,現時情況遠遠不需要實施戒嚴。
劉銳紹說:當年「六七暴動」的戒嚴,是當年左派的暴力行為已經涉及全港,以至當時的殺傷力程度遠比今天強烈很多,現在的情況大家可以看到,即使是抗爭者,他們都是使用雨傘,保護自己的裝備頭盔等,完全不是一種攻擊性的武器,即使官方找到鐵通、磚頭,一來數量少,情況遠遠不是需要戒嚴的時候。
劉銳紹指,香港現時商業及國際化的程度遠超過1967年,如果在這個時候實施戒嚴,會為香港帶來嚴重損失,包括影響香港的經濟、國際地位、社會穩定性以及「一國兩制」的存在價值等。
另一關注「六七暴動」的時事評論員程翔對本台表示,無法確認消息的真確性,但他指在「六七暴動」時,因為抗爭者不得民心,加上英軍在香港支援,才能有效實施戒嚴,但現時香港的情況不同。
程翔說: 六七年那次,是廣大市民站在政府一邊壓抑左派的暴動,今次如果香港政府要搞戒嚴,是廣大市民與香港政府作對,從反送中條例開始以來看到,所有的群眾運動都是針對政府,能成功實施戒嚴,我就很懷疑。無論武力條件及民心的背向,都與1967年完全不同。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蔣麗芸周二出席電台節目時表示,部分集會遊行已經變質,希望警方在處理遊行集會申請時評估情況,考慮暫停發出不反對通知書。
蔣麗芸說:每一次示威遊行的申請,他(警方)認為假如有機會引發之後「騷動」、公共秩序、公共安全,亦都要平衡下個人權利及整體社會的利益下,他應該考慮暫停,不會批出這些經評估後有風險的集會遊行。
但出席同一電台節目的議會陣線議員兼民陣前召集人區諾軒認為,有關建議等同令市民失去集會自由。
區諾軒說:因為香港基本上警方反對你集會,你都有機會構成非法集結,所以為何大家那麼在意要申請不反對通知書,就是要確保每位的遊行參與者,都有合法集會自由,一直公民社會都是守住這條界線,是否亦都曲線繼續證明和平集會是沒有用?
民建聯主席李慧琼表示,尊重市民遊行權利,但現時的趨勢是遊行結束後便是衝突的開始,建議警方按法例處理遊行申請之餘,也可以因應公眾安全,更謹慎地處理遊行安排,警方應該與主辦單位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