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中媒體《中國評論通訊社》周一(30日)發表數據,承認香港存在移民潮,且或與《國安法》有關。同日,香港智庫民主思路亦發表「一國兩制」指數,談到港人移民意欲,其調查發現自《國安法》生效後,打算移民的市民一直維持三成多的水平。另外,香港在過去這個周末剛舉行第二屆「國際移民及置業博覽」,疫情下登記仍有近3萬人登記觀展,較去年人數大增4成。會方民調顯示,港人移民首選為英國(36%)、加拿大(19%)及澳洲(17%)三個實施救生艇政策的國家;移民動機較多是考慮改善子女成長環境;另外考慮移民人士中有近半來自中低收入家庭(月入二萬至五萬及二萬以下)。
近月移民潮再引起社會關注,香港統計處早前發表數字指,過去一年有近9萬名港人離開香港;醫管局主席范鴻齡更推測,醫護流失與移民情況有關。對於離港人數大幅增加,港府僅以「因素很多」解釋,提出數字涵蓋香港市民以工作和讀書等各種目的進出香港的流動概念,與移民不相同。國務院港澳辦副主任黃柳權亦否認存在移民潮,認為數字反映人口正常流動,與《國安法》無關。
不過親中媒體《中國評論通訊社》(中評社)周一(30日)發表文章,指發現《港區國安法》落地初期,港人對移民關注度有所增加。文章指出,專業人士對移民關注度及實際移民比例最高,達12%,其後雖曾一度回落至今年4月的2%,但隨著各國放寬移民政策,令專業人士對移民關注度在8月重回至12%。文章估計,數據仍處於持續增長階段,且未見有拐點,認為港府應高度關注專才移民增多現象,長遠指定應對策略,包括招募內地與海外醫護專才的政策,按需要進一步放寬讓非香港永久性居民的海外醫生到港執業。
民主思路民調揭國安法後 打算移民市民維持三成多水平
另外,民主思路同日發表最新一份調查,其委託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於今年6月21日至7月9日期間,訪問了1,001名市民,當中亦問到市民移民海外的計劃。結果顯示,表示打算移民的市民輕微上升,有近33%。自《國安法》生效後,打算移民的市民一直維持三成多水平,其中30至39歲受訪者升幅最多,有近23%,其次是18至29歲受訪者,升幅超過12%。
被問到打算移民的市民越來越多,是否與市民對「一國兩制」及對國安法信心有關,民主思路聯席召集人(研究)潘學智則表示,不排除部分原因與政治環境有關,但認為主要因素是香港比其他地方的防疫要求嚴格,讓不少持單程證及勞工簽證人士未能前來香港,才會出現人口「淨移出」有所上升。
潘學智說:大因素與單程證有關,我們以前說,每年有5萬人拿單程證來香港,但今年只剩1萬,已經沒有4萬人。還有一個更大影響,就是一些勞工簽證,即是外國或内地來港工作的簽證,又是少了幾萬人。所以淨移出很大成因,是因為沒有外地勞工進入香港。而有專業人士離開,是一個恆常的現象。
言論自由、獨立司法權跌幅明顯 與蘋果日報停刊、非法集結案判刑有關
民主思路亦公布最新「一國兩制」指數,平均分為5.6分,較上次調查錄得輕微上升。該分數由兩部分整合:民意調查的3.62分,以及由國際智庫就國際評價給予的7.58分。調查發現,「一國兩制」十二個範疇中,「言論自由」及「獨立司法權」兩項指數錄得明顯跌幅。「言論自由」由今年1月的3.92分,跌至7月的3.61分,跌幅近8%;「獨立司法權」則下跌5%。
潘學智表示,「言論自由」的跌幅並不令人意外,並解釋在調查進行期間,發生令公眾認為公民社會空間收窄的爭議事件,包括《蘋果日報》停刊等,而法庭亦在此期間,就過去兩年幾宗涉及非法集結案件作出宣判,這些因素都會影響是次調查結果。
民調十二範疇中 僅得「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合格
另外,在十二個範疇中,僅得「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合格,為5.2分。潘學智解釋,中港關係方面的範疇錄得較強升幅,反映特區政府近期的強勢姿態,令市民對這方面更有信心,有助增強與中央政府互信。
記者:鄭日堯 責編:張薇 網編:林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