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主義是否植根 看月底新界東補選
2016.02.22
港大、中大兩名立場鮮明支持本土路線的學生,近日獲選為學生會新任會長,反映學生群體對本土主義思潮逐漸擴大。兩名學生領袖亦強調會繼續走本土路線,只要得到支持,不排除與過去有不一樣的抗爭手法。有學者指本土主義思潮已植根,周日的新界東補選,將是本土化體現的指標。但有支持政府的團體批評,這種抗爭的思想荼毒學生,把大學成為反政府的基地。(文宇晴 報道)
港大新任學生會會長孫曉嵐於周一出席港台節目時指出,學生會會走本土路線,但不會以學生會名義組織衝擊。
現職政府新聞統籌專員馮偉光,以港大前學生會會長的身份在報刊專欄撰文稱,孫曉嵐公開在電台支持港獨,認為是有損港大學生聲譽。他表示,港獨主張不可能實現,提出這些主張的人只會害了香港,害了自己,害了同學,引致愈來愈多的老闆對招聘港大畢業生有戒心,希望港大學生會的學弟學妹迷途知返,盡快發表聲明否定港獨。
孫曉嵐在回應本台查詢時表示,就馮偉光沒有根據的指控不作回應。她也再次重申,新接任的學生會以捍衛香港本土核心價值為方向,在表達意見時會考慮那種方法最有效,而採取不同路線,強調日後不會帶領同學激烈抗爭。
孫曉嵐說:馮偉光我沒有什麼想回應, 因為首先我們走的是本土,非走港獨。我們本土的定義是以港為家,以港人利益優先,以及會捍衛香港的核心價值和文化。抗爭手法激不激進沒有關係,但這方面公眾經常把兩方面掛鉤,其實是一個污名化的問題。
出席同一電台節目的中大候任學生會會長周竪峰,指出他們標榜本土路線的“星火”勝出,顯示本土思潮已在學界成為不可逆轉的大主流。這也是從雨傘運動中,讓很多人認為傳統遊行等示威方式已失效,從而改變了跟過去不一樣的抗爭手法。
周竪峰說:在中大這個傳統左翼基地,是一個大的角力,最後我們勝出,我相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所謂本土思潮已在學界成為大的主流。本土派其實從現實政治角度出發,亦在多年的傳統左翼抗爭失敗後,所興起的回應反抗思潮。和理非非禮和平、理性、非暴力、非粗口)作為傳統左翼一直的抗爭手法,多年失效後,所謂本土派興起自然跟傳統左翼不同的抗爭手法去行事。
周竪峰又指出,學生會正式接任後,會考慮同學的利益,只要得到同學支持,不否定使用任何抗爭手法。
曾被親中人士批評鼓吹港獨的《香港城邦論》作者、嶺南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陳雲分析,捍衛本土意識從抗議雙非侵佔港人福利、“光復行動”打擊水貨客等行動開始興起,這種本土行動的增加,意味著特區政府的管治不力。但究竟這種日趨激進抗爭手法的本土行動,會否令市民接受,周日舉行的新界東補選,將會是一個重要指標。
陳雲說:就要看民意,看今次新界東補選,(候選人)梁天琦的本土民主前線參與年初一的武力衝突,若他們的得票率很高,即顯示民意對這些(暴力行為)無所謂,只要揚衛本土利益,將中共在生活空間的侵略打退,那麼民意就不介意。所以很看這次新界東補選的結果,會是一個指標令到政黨採取立場分化。
陳雲又說,要減少雙方因爭拗而帶來的衝突,警方首先要保持克制,不要採取強硬的鎮壓手段。校園裡即使宣揚本土路線,也不會有空間提升抗爭的手法。這種互相影響的行動才能得以平衡。
對此,“保衛香港運動”發起人傅振中不認同大學生以抗爭的手法來表達意見。他對記者說,過去香港建立的經濟和法治基礎根基已被破壞,只要不順意就拿政治迫害來進行所謂的抗爭,這種扭曲了的思想已滲入大學校園,他憂慮香港未來的發展。
傅振中說:用佔領運動這些偽議題,荼毒學生的思想。現在提“本土”的人,我不覺得他們是守護香港的核人價值,或是香港值得珍惜的東西。只是用大學來作為反共、港獨的基地。
傅振中又提到,能解開目前香港困境的,仍然是香港人自己。9月即將進行立法會選舉,相信真正捍衛香港本土的市民,會用選票把破壞香港核心價值的候選人,踢出立法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