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炳強一星期內三次鬧美國是「黑社會」 分析:向共產黨表忠保官位

0:00 / 0:00

美國國會議員日前提出制裁香港官員的法案,要求檢視49名香港官員、法官、檢控官等,將他們列入「制裁名單」後,香港保安局局長鄧炳強作為特區高官,但近日多次接受傳媒訪問時,卻以粗鄙字眼批評美國的行為如「黑社會」。評論認為鄧炳強近期表現,其實是向共產黨表忠,並阻嚇美國不要通過法案。

保安局局長鄧炳強近日頻頻接受傳媒專訪和公開採訪,除了解說《基本法》23條立法的細節外,更藉機嚴辭批評美國議員提出制裁香港官員法案,而每次訪問其中一個共通點,就是離不開「黑社會」三個字。

鄧炳強說:「我們根據香港的法例,去檢控一些違反香港法例的事情是天經地義的。但這些外國的政客可能為了自己的利益,或者想保障他們在香港的「走狗」,從而說我要恐嚇你。如果你要告我的人我就會制裁你的官員,其實這和香港的黑社會或者一些外國黑幫行為是很接近的。

本台作簡單計算,單單五日內,至少在一次電台節目、另外在《星島日報》及最近在《大公報》的專訪,都用「黑社會」來形容美國。

台灣香港協會理事長桑普接受本台訪問表示,鄧炳強的表達方式,除了有失高官身份外,還將文革時期的社會氣氛搬到香港。

桑普說:「你做官員要強硬要所謂執法,就應該去拘捕和起訴相關人士,而不是漫天說人家是黑手黨、黑社會、走狗。這些說法和文革時期那種大批鬥,用不同的黑五類不同的標籤去標籤人,甚至配合現在重現毛澤東「楓橋經驗」這些情況,是非常類似的。」

他又指,美國5位議員的提案未必會通過,鄧炳強的講法讓人覺得好像明天就進行制裁,並指責美國是黑社會,其實另有目的。

桑普說:「其實是對於共產黨的一個表忠行為,表態過關每個人愈紅愈安全,都是按照共產黨的台詞去說話,目的就是阻嚇美國不要通過這個法案。他要脅的板斧就是,如果你通過這個法案,也可能幫不了黎智英等人。第二就是想阻嚇所有在香港的人,未來在任何情況都不可以去幫助這些人。」

鄧炳強雖然口口聲聲以黑社會批評美國,但翻查新聞,發現他亦有不少和黑社會關係密切報道。2013年鄧炳強離任元朗警區指揮官時,獲「鄉黑」背景人士在流浮山小桃園酒家設江湖飯宴歡送。

而在他擔任元朗警區指揮官期間,亦多次被質疑包庇和縱容新界「鄉黑」勢力。警察公共關係科更特別為鄧炳強解畫,甚至親自致電游說各大媒體的採訪主任,要求傳媒「筆下留情」,為醜聞降溫,被斥干預新聞自由。

記者:鍾廣政 編輯:李榮添 網編:江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