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北京議員附和深圳網民 反對香港建骨灰龕場  本土研究社: 刻意矮化香港土地規劃能力

0:00 / 0:00

港府早年擬定興建的沙嶺「超級殯葬城」,近日頻頻遭建制派議員及親中媒體狙擊,斥有違大灣區發展、妄顧深圳居民感受,要求推倒計劃。連同紫荊黨執委發表文章稱「中央有權協調香港土地供應」,香港本土研究社分析指,種種跡象反映「一國兩制」界線被模糊,香港土地規劃不再以「香港人利益優先」,其影響深遠 。(李智智 報道)

香港政府早於約 10 年前提出在北區沙嶺設「超級殯葬城」,並設火葬場,以解決龕位嚴重不足問題。該計劃早已「預告」項目鄰近深圳,並於2017年獲立法會批出土地平整及基礎工程約18.5億元撥款,料今年內完成,料明年起分階段提供約20萬個骨灰龕位。不過,今月初大批中國大陸網民和「網紅」突然抨擊計劃「自私」,「只考慮香港人的感受,不考慮深圳人的感受」。

親中政客轉軚附和深圳網民

其後,上周四( 8日)香港立法會會議上,建制派附和深圳網民意見,表明對項目「有很大保留」。其中陳克勤炮轟,「是否需要放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中心位置?」批評當局是規劃失誤及荒謬。

不過,翻查資料,2017年的立法會工務小組和財委會審議該項目撥款時,均獲得建制派大比數支持,包括李慧琼、陳克勤、周浩鼎、何君堯和蔣麗芸等十多名建制派議員。惟他們近日在立法會「打倒昨日的我」,聲稱當年投贊成票是:「因計劃構思之初未有大灣區概念,既然整體大形勢有變,特區政府應作出修正配合實際需要」。另外,近日香港的親中報章《文匯報》也表態反對項目。

沙嶺「超級殯葬城」料明年起分階段提供約20萬個骨灰龕位,以解決龕位不足問題。(香港立法會文件圖片)
沙嶺「超級殯葬城」料明年起分階段提供約20萬個骨灰龕位,以解決龕位不足問題。(香港立法會文件圖片)

對此,香港本土研究社成員黃肇鴻接受本台訪問時指,情形反映香港「規劃自主」與「一國兩制」已慢慢失去。

黃肇鴻說:現在突然「翻舊帳」,去推翻香港過去自治權可處理到的事。以正規政策而言,我看不到理由要推倒。其實本身有其他方法去處理,不必要昇華至政治層面,說大灣區如何如何,建制派似乎只為「表忠」。

黃肇鴻:矮化香港自主解決土地和房屋規劃的能力

黃肇鴻斥一些親中人士和香港官員刻意矮化香港自主解決土地和房屋規劃的能力,合理化中央「出手」的必要性。他重申,香港有完整的城規制度、收回土地條例和政策,既有聽取民意的民主機制,亦有政府施政權力,與「中國大陸那一套是完全不同」。

黃肇鴻說:香港政府本身有能力處理,問題在於香港政府無運用權力,就好似我們搞不成一樣,要中央出手。但中央出手是更差的情況。香港是有一條「界」,以前是河水不犯井水,隨意改了香的「界」,明日會否整個九龍劃了不是香港的土地。開了先例是很大問題。近年更傳出中央對香港土地運用有指示權,如將貨櫃碼頭搬去珠海,現在香港情況是很糟糕。

黃肇鴻又引用香港近年規劃和《香港2030+規劃》文件,質疑政策實際並非為香港人利益着想,包括新界東北發展、「明日大嶼」項目、橫洲發展、高鐵、落馬洲科技園等,在強烈反對的民意中,仍堅持花費數以百億的公帑硬推計劃,「這些是否都是香港人最需要的基建呢?抑或只為迎合大灣區、兩地融合、北京『十三五』規劃的政治任務?」

黃肇鴻說:香港似乎是被利用作為一個平台,為中國謀取利益。對於香港人能否受惠?我是很質疑。

沙嶺「超級殯葬城」項目鄰近深圳,近日惹來大批中國大陸網民不滿。(讀者提供)
沙嶺「超級殯葬城」項目鄰近深圳,近日惹來大批中國大陸網民不滿。(讀者提供)

憂由上而下的專制手段在香港實施

黃肇鴻憂慮,未來香港會由中央委派不熟悉香港政策的大陸人士管理,將中國大陸由上而下的專制手段強行在香港實施,只會令香港「水土不服」,強拆、迫遷問題只會屢見不鮮,「甚至有更恐怖事情發生」。

香港本土研究社成員黃肇鴻(左)認為反映香港「規劃自主」已慢慢失去。(受訪者提供)
香港本土研究社成員黃肇鴻(左)認為反映香港「規劃自主」已慢慢失去。(受訪者提供)

紫荊黨倡「中央有權協調香港土地供應」

自港府訂立《港區國安法》後,要求中國官方「介入」香港土地和房屋規劃的聲音,近期頻頻出現。紫荊黨執委3月底在內部周刊和親中媒體《香港01》以標題「中央有權協調香港土地供應」投稿撰文,批評香港政府和法例未能解決問題,建議應由中央出面協調,克服香港目前在土地供應方面存在的法律、環保、規劃等障礙,「為避免公眾質疑政策的公平性,中央宜監督特區政府制定和執行與土地和房屋相關的政策」。

政務司司長張建宗同月接受英國《金融時報》訪問時稱,港府被中央人民政府「指示」房屋及土地等問題,事後特首林鄭月娥聲稱,有關情況「係無發生過」,中央只是「非常關心」香港情況,香港仍是奉行「一國兩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