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腕清零】中央高度重视港疫情「有求必应,照单全收」 港府是否不负中央所望?

2022.03.07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WhatsApp
【铁腕清零】中央高度重视港疫情「有求必应,照单全收」 港府是否不负中央所望?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上月中,已「下令」港府要以尽快稳控疫情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任务。
路透社资料图片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上月中,已「下令」港府要以尽快稳控疫情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任务,不过事隔半个多月,仍未见香港疫情有受控迹象。政圈更有声音要求引《港区国安法》,将抗疫工作交由中央接手,林郑的「统领」能否继续已现暗涌。虽然有港区全国政协委员引述韩正说,中央对香港定必「有求必应,会照单全收」。不过分析指,港府的政策有时朝令夕改,连执行的部门也互相推诿,但是否意味要改变香港行之有效的制度,甚或将国内体制做法取而代之,则仍要小心观察。 

香港疫情的议题,带到了正在北京举行的两会。主管港澳事务的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周日(6日)及周一(7日),在北京分别接见港区全国政协委员及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团,主要都谈及香港疫情问题。 

韩正:中央定必「有求必应,会照单全收」

有港区全国政协委员引述韩正说,中央会全力支持港府抗疫,对港要求会「有求必应、照单全收」。另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陈勇,亦引述韩正强调要集中力量,把香港抗疫工作视为头等大事,另外关键中的关键是采取「有力、果断措施,减低病亡」。

陈勇说:全力支持特区政府落实好主体责任,各个部门都要全力以赴,全体的公务员都要以老百姓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为重。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蔡毅指,韩正谈到疫情防控并非特首一个人的工作,而是政府各部门和全体公务员都要领导社会抗疫。 

中央不满港府防疫失当早有先兆

韩正此番说话既强硬,但亦看似会继续无条件支持港府抗疫。不过外界已有声音,猜测中央最终会否因不满港府表现,而直接出手「主领」。 

亲中媒体《香港01》报道,连排名仅次韩正、素有「中央抗疫第一猛将」称号的副总理孙春兰,亦已经连日来在北京就香港抗疫工作作出指示,可见中央的介入程度及关注。 

经民联立法会议员梁美芬上周更曾扬言,只会给港府几天限期,如果仍无改善,会考虑提出引用《港区国安法》第3条,将抗疫工作交由中央接手。 

而早在上周四(3日)在「支援香港抗疫工作第七次协调会」上,港澳办主任夏宝龙已喊话「要全力支持特区政府,进一步加强对防疫抗疫工作的有效统筹,切实履行好主体责任,特区政府的负责官员要勇于担当、勇挑重担、发挥好组织领导作用,以投身抗疫的实际行动来践行就职誓言。」 

当时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刘兆佳已分析,这是相当严厉的警告,指出港府内部统筹成效和力度不足,各部门之间有协调问题,资讯发放混乱。 

林郑:执行上远超特区政府的能力

不过林郑月娥两日后,只发出声明并不点名回应,指特区政府所采取的每一项措施都以保障市民生命安全为出发点,但坦言「执行上远超特区政府的能力。」她亦说各司局长无分彼此,会继续肩负起不同抗疫任务。 

港府部门各自为政 中央终会主导抗疫?

香港时事评论员刘锐绍周一对本台分析,港府抗疫不论在政策及措施上都得不到认同,以致现时出现抗衡的情况。 

刘锐绍说:港府的政策有时朝令夕改,有时不清晰,连执行的部门大家也互相推诿。究竟问题出在哪里?大家暂时难以深究。例如好多设施已经做好了,但又非适当地或尽用,这些自然放在老百姓眼前,就觉得港府的执行能力相当有限,特区政府应付危机的能力严重不足。

刘锐绍续指,现在难以猜测部门之间协调不善的问题及执行困难出在哪,但若疫情继续失控,港府体制未能应付,是否代表要改变香港行之有效的制度,甚或改用国内体制做法取而代之?他说这要小心观察,但中央或会继续用其支持的方法,很可能由内地主导。 

刘锐绍说:方舱医院落成后,交由特区政府处理,但使用率很低。究竟完全放手由林郑月娥处理,还是我(中央)完成了,我尽量帮你,到最后(林郑)又处理不善或成效不彰,你便要付主体责任。即是怎样?特首选举是否不让她连任等,现在各方面都可以有他们自己的角度。 

港府快检登记平台未出炉 消防处率先另推平台

港府部门的处事手法不同亦有事例可寻。政府上月更改检测安排,容许快速测试阳性的病者于网上自行登记为确诊个案,惟原定上周推出的呈报平台,至周一(7日)才宣布晚上正式开通。卫生防护中心说会因应家居情况及需要,安排有关人士入住隔离中心或医院,并会安排部分呈报个案进行核酸覆核测试,检测承办商会尽快上门进行检测。 

不过早在平台开通前一晚(6日),消防处已率先提供另一平台让市民以电邮、Whatsapp 或微信的方式联络消防处,以安排症状轻微并有自理能力的确诊者入住社区隔离设施。 

救护员:出发点好 但忧「两头唔到岸」

救护员Ray对本台指,今次处方再另设平台,配合早前外聘了200架的小型巴士,由外聘司机、消防员等负责运载确诊者到隔离营。他认为出发点是好,或有分流的效果,想令市民不要集中使用救护车服务,但他担心最终会「两头唔到岸」,他亦估计处方此举为收复失地。 

Ray说:(平台推出后)真的会有一些轻症的人不会打电话叫救护车等去隔离设施,但是会模棱两可,因为我想香港的教育未去到每个人可以...即是灌输的想法,有一班人是甚么也不理会,有事便要叫救护车;一班人是不到死一刻也不叫(救护车)。你出了这个平台,有些人就会想「死了,我应该去哪个?」心大心细,之后重症那些又觉得自己坚持得到,等平台那边,但之后又支持不到,最后想叫救护车已经太迟。 

消防处的平台推出短短一天,消防处助理处长黄镇业周一表示,截至同日早上8时已接获超过4千宗求助,正在处理,期望同日可将300个案送到社区隔离设施。他说,服务主要为方便居住环境不适合在家隔离人士。

记者:淳音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新增评论

请将评论填写在如下表格中。 评论必须符合自由亚洲电台的 《使用条款》并经管理员通过后方能显示。因此,评论将不会在您提交后即时出现。自由亚洲电台对网友评论的内容不负任何责任。敬请各位尊重他人观点并严守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