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料2046年人口增至819萬 本台估算或4人有1人為「新香港人」
香港2047年「大限」前夕,究竟有多少由大陸移港的「新香港人」?據港府統計處最新推算,香港屆時料將達819萬人。本台再跟進統計,由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至2046年期間,移入的單程證持有人逾200萬人;加上自2021年後的「後國安時代」,輸入以大陸人為主、經人才及外勞輸入計劃的來港人士,至少達50萬人,即至2046年「新香港人」共約達250萬人,部分取代數十萬離港人數,以此數字保守推算,料到時每3至4人當中,就有1名「新香港人」。有社會學者指,當港府主張輸入大陸人來港補充勞動力,「赤化換血」的現象是「自然的事」。
港府:人才和勞工計劃是港人口增長「重要動力」
港府統計處近日向立法會披露,香港總人口會由現時的751萬,增加至2046年的819萬人。處方以年中人口為基準,估計由2021年至2046年的未來25年期間,雖然在本地出生人口暴跌、人口老化等影響下,人口自然減少(即死亡減出生)75萬人,但被152萬淨移入人口(即流入減流出)抵銷,當中包括單程證持有人增逾89萬人,及因各項輸入人才和外勞計劃增加,而錄得的其他淨移入人口達39萬人;另餘下25萬人為外傭人數。處方承認,大陸新移民和港府近年推出多項人才和勞工計劃,成為人口增長的「重要動力」。
究竟由1997年至2046年,香港人口變化是如何?本台綜合港府統計處和立法會文件的實際紀錄及推算作統計,以年中人口為基準,這49年間,人口增長為186萬人,而這增長背後主要來自大陸移民。這期間,持單程證來港人數有增無減,估算累計達約203萬人,每日平均輸入約100至150人。
本台估算2046年「新香港人」共約達250萬人
值得留意是,過去20多年港府推出多種人才輸入計劃,包括2001年的「輸入內地人才計劃」、2006年的「優才計劃」、2008年「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IANG)、2018年的「科技人才入境計劃 」等,截至2021年底,至少累積達20多萬專才獲批來港。及後,港府又加推「高才通」等人才計劃和輸入勞工計劃,當中逾90%為大陸人,可短期內獲香港身分證,帶動多達每年10多萬人的人口移入,對沖了每年約10萬名離港人數,導致人口遷移在2022年後一直保持正數。而累計這49年間,以這類計劃來港的人士多達至少50至60萬人,連同單程證來港的200萬人,保守估計香港移交主權50年後,大約3至4人中,就有1名由大陸移港的「新香港人」。
本台早於2022年曾作類似的調查報道,當時的數字估算,大約7至10人中有1名「新香港人」,說廣東話的人變少,反而說普通話和英文就增多,如今情況反映香港人口「赤化」問題更趨嚴重。事實上,據今年2月,統計處公布「2021年香港的語言使用情況」研究報告,亦可見相關情況。當中指,雖仍以廣東話作為日常用語的人口比例最高,佔92.3%,但比率持續下跌,亦隨著年紀愈輕而相應減少;相反使用普通話作日常用語的人數,隨年紀愈輕而相應增加,集中於6至24歲的年齡組別。
學者:港府倡輸入大陸人補充勞動力 「赤化換血」是「自然的事」
前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鍾劍華向本台指,以香港目前的政治環境、出生率低、移民潮持續且年輕化,當港府主張輸入大陸人來港補充勞動力,「赤化換血」的現象是「自然的事」。
鍾劍華說:「政府為解決人口流失問題,用『高才通』來抵銷流失的10多萬勞動力,濫批簽證亦帶來了一定效果,亦符合北京意願。北京意願就是打壓支持民主的人,主張『留港、不留人』,由長期在大陸氛圍背景成長的人來取代本土香港人,是可預期的。香港的城市國際性質也正改變,未來的經濟情況是值得留意。」
鍾劍華亦都擔心,長遠而言,輸入外來人力亦難以抵銷出生人口持續向下、人口老化持續惡化的問題,在經濟不景下,恐為港府和社會帶來難以預計的財政負擔。
記者:夏雪(華盛頓) 編輯:施芷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