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警務處國家安全處周四(17日)拘捕壹傳媒5名公司董事,稱他們涉嫌違反《港區國安法》,惟警方多翻拒絕明言哪一篇文章「違法」。事件引來傳媒界擔心「移動」紅線,翻查資料,多間媒體2019年後都有報道涉及中港被制裁的專訪。另外,近年蘋果不時受匿名「放風」取締而打擊士氣,多名記者在事前離職。(鄭日堯/陳潤南 報道)
港府拘捕壹傳媒5名公司董事引來關注,多名記者問保安局局長李家超,要求講明文章因評論還是引述而「觸犯」《國安法》。惟李只回應涉事行為有犯罪「目的、意圖」,拒絕講明文章。只稱涉案人士透過《蘋果日報》發布文章勾結外國,「警方有強烈證據顯示,該些文章是串謀計劃重點,藉以予外國或境外機構口實作制裁。」
李家超說:行動針對涉嫌利用新聞工作作工具,危害國家安全行為,一般新聞工作者,同佢地不一樣。唔好同他們扯上關係,要同他們保持距離,國家安全是頭等大事,危害國家安全罪行是極度嚴重罪行......任何人、公司嘗試利用新聞工作,作為保護傘,或掩護,從事危害國家安全罪行,特區政府必定會以最嚴厲的措施,依法打擊。
被問及《蘋果》員工應否自行離職,李說:「如果佢參與協助教唆、或者資助呢啲危害國家安全嘅行為呢,佢係違法嘅,所以每個人佢自己嘅決定,係由佢作出選擇。」他雖然稱今次事件與新聞工作無關,但煞有介事指重覆:「我想強調係仍是串謀行為,所以每個人都自己作出決定。」
外國及本地媒體 亦曾訪問涉國安法人士
記者翻查資料,發現不少外國媒體、本地媒體亦曾訪問,多名被警方以國安法通緝或拘捕的民主派人士。在《國安法》生效後,英國廣播公司電台(BBC)曾專訪過前立法會議員羅冠聰、英國港僑協會主席鄭文傑,以及學生動源前召集人鍾翰林。而本地親北京媒體《香港01》其後亦有重新刊登,其與鍾翰林在16歲時做的訪問,講述他對「港獨」的看法。
而在2019年社運期間,不少傳媒都有撰寫及引述有關「呼籲制裁」的新聞,例如就19年8月大專學界舉辦集會一事,《經濟日報》有引述前民間外交網絡發言人,張崑陽主張外國制裁香港的説法。
近年親北京勢力多次匿名「放風」,稱壹傳媒將遭取締,但都一直無消息具體解釋壹傳媒員工的「犯罪事實」。據了解,過去數月已有多名中高層編採人員,相繼辭職,甚至有員工要求管理層解散公司。至5月,警務處處長鄧炳強更不點名批評《蘋果日報》「生安白造」,質疑是否想煽動仇恨。其後壹傳媒高層辦行員工大會,當時出席就包括今次被捕5名高層。當時副社長陳沛敏稱,她會留守至最後一刻,「今時今日做《蘋果》,唔係純粹只想做記者,係more than一份工」,稱決定留下的員工是作出「政治決定」。
民主黨斥「紅線」模糊得已成「紅海」
民主黨資訊科技及廣播政策發言人冼卓嵐,直斥警方兩度搜查蘋果日報大樓,不斷製造恐懼,讓港人和新聞界噤聲,情況令人髮指。對於政府拒絕表明「紅線」的具體内容,他不評論當局背後動機,但認為現時「紅線」已成「紅海」。
冼卓嵐:警方只交代(蘋果日報)有些報道和文章,涉及關於外國報道,指控其勾結外國勢力。但一個報章如何勾結外國勢力,是公眾不明白的地方。現在《國安法》的紅線,或者我們叫它做紅海,令普通市民和媒體無所適從,現在連界限在哪裏也不知道,執法的標準何在,我們要求政府或國安處交代。
記協主席表示事件應驗業界憂慮
香港記者協會表示極度關注事件。主席楊健興形容警方今天的行動相當恐怖,不但動用500名警員搜查大樓,法庭手令更賦予警方搜查新聞材料之權,反映國安法嚴重影響新聞自由,新聞界對法例的憂慮現已成真。他促請當局盡快澄清。
楊健興說:當新聞工作者的新聞材料不受保護的時候,市民會擔心和傳媒説話、透露一些信息,會不會出事,至少會感覺不安心,更加不敢説話。傳媒也會擔心,如果保護不了提供新聞消息來源的話,自我審查的情況會更加嚴重。
被問到記協會否採取法律行動,楊健興提到壹傳媒早前入稟高等法院,要求警方歸還新聞材料不果,坦言司法挑戰「空間有限」,因為在《國安法》下,「似乎無機構、無人能夠制衡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