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離世李家超「零」反應 訪港3日惹連串風波

0:00 / 0:00

李克強突然離世,香港官方直至周五(27日)晚上七時半都未發出任何官方新聞稿或悼文。連去年赴京向李克強當面述職的特首李家超,亦沒有作出任何反應。李克強最後一次訪港已是2011年以副總理身份訪問,但卻惹起連串風波;而他過去多次就香港時政發表意見,不過主要也是緊隨官方論述,包括指出完善香港選舉制度是為了堅持「愛國者治港」,又在 2019 年表明「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止暴制亂」。

黨媒《中央電視台》周五早上8時發布李克強逝世的消息,直至晚上七時,香港官方仍未有任何悼文發出,反而日本政府接到死訊後一小時出訃文,感激李克強對中日友好的貢獻。時事評論員劉銳紹估計,港府正「等候指示」。不過,連中國官方的外交部,下午三時都公開回應了,發言人毛寧在例行記者會說:「我們對李克強同志因突發心臟病不幸逝世表達沉痛哀悼。」但港府及李家超,至晚上依然未有表示。

2_3___2.jpg
李家超於2022年5月30日向李家超授予國務院令出任特首。(香港政府新聞網)

江澤民離世消息公布後4 小時 港府出稿悼念

對比去年11月30日前中共總書記江澤民離世,新華社發布其死訊後四小時多,港府便以李家超名義發新聞稿,表示深切哀悼。今次事隔至少11小時仍未有反應則顯得耐人尋味。

不止港府,香港政界除了前全國人大常委譚耀宗及行會召集人葉劉淑儀有回應外,其餘建制派人士鮮有開腔。本台亦嘗試與多位資深民主派人士接觸,以評價李克強,但均被婉拒。

相對於香港官方的「冷淡」,一班香港網民則顯得更「關注」。由於事出突然,有網民認為李克強是「被心臟病」、「古有胡耀邦,今有李克強」、「可惜不是他」、「下一個是尼」等等。

訪港三天惹連串風波 首響起警暴問題

雖然香港人對李克強認識不多,但其實早在香港主權移交中國前,他已率領全國學聯代表團訪港,與香港學聯交流並參觀培僑中學,到97年更赴港參加主權交接儀式,當時他是共青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

而他最近一次訪港,便要數到2011年8月,他以副總理身份,代表中央宣布36條挺港措施,三天的行程包括主持添馬艦新政府總部落成、擔任香港大學百周年校慶活動主禮嘉賓、參觀長者地區中心及探訪香港家庭等。當時他這樣說:「和市民接觸交談,希望盡可能的多走走、多看看、多聽聽。」

雖然他想盡顯「親民一面」,不過在香港警方在保安措施上卻不見如是。在港大的活動就引起連番爭議,除了因坐上校監椅,被質疑港大校方甘願向國家領導人稱臣;還有活動當天警方封鎖港大校園。有學生被警方推跌及禁錮在後樓梯一小時等,事件驚動整個社會。

學生不能近距離示威,記者同樣不能接近。李克強到藍田麗港城進行家訪期間,也有記者被保安或警員阻撓採訪;在啟德參觀新發展區時,《蘋果日報》記者高聲提問,亦被警察押走。

HK---VISIT---JM---102723.jpg
李克強於港大出席百周年活動時,被安排坐上「校監椅」,加上訪港期間的保安,引起連串風波。(香港政府新聞網)

李克強少有對港政策有個人見解或評論

李克強在任總理十年間,多次接見述職的行政長官,最近一次是去年接見李家超。他敦促香港在融入中國發展大局中「更加充分地發揮作用」,不過打破傳統的是,官方的《中央電視台》即日新聞聯播和《新華社》均沒有報道是次接見。

到2019年香港爆發「反送中」運動,李克強接見時任特首林鄭月娥時,也只是跟隨官方論調,說中央政府將一如既往地堅定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又說希望港府繼續努力依法止暴制亂。

劉銳紹認為,李克強較少就香港問題提出個人看法,原因是並非他的主要工作範圍,最終仍是習近平掌控。

劉銳紹說:主導、決定那個角色似乎不在他手上,大家看看大陸的經濟政策,他未必能舒暢地伸展。他過去提出的克強經濟學,很快沒了。連他後來提地攤經濟,一下子也沒有了。從這些公開的資料就可以看到,他為何被視為歷來最弱勢總理,真的沒甚麼決策角色體現得到。

劉銳紹指,在朱鎔基、溫家寶年代,總理對港相對有話語權。

劉銳紹說:朱鎔基直接說,如果香港管得不好,我們也有責任。到溫家寶年代,他是強勢總理,2003年是他來香港,後來搞CEPA搞自由行,他沒有決策權?當時胡錦濤也不是捏得他很緊,沒有捏的,當時是胡溫體制,江朱體制。

當了十年總理,李克強於今年兩會回顧過去5年港澳工作時表示,沒有發表個人感言,只重申落實了「愛國者治港」、「愛國者治澳」原則,推動香港進入「由亂到治」走向「由治及興」的新階段。

記者:淳音 責編:李榮添 網編:程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