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覆核連鎖反應 梁振英和14議員再受挑戰

0:00 / 0:00

建制派歡迎法院的裁決,認為可以解決宣誓風波,又認為案件的判決,對其他有同類案件有參考作用。民主派就指,法院的判詞反映人大釋法根本不必要。案件亦引起連鎖效應,周二再有市民入稟法院申請司法覆核,挑戰行政長官梁振英和14個建制派議員的宣誓無效。(林國立 報道)

宣誓司法覆核案有裁決,社民連梁國雄接受本台訪問時指出,這次的裁決是威權政府的勝利,開了一個極壞的先例。

梁國雄說:我沒有必要支持游蕙禎和梁頌恆的政治的立場,但若果一個議員在宣誓後會被追究,說他之後和之前說的話,是(令宣誓)沒有真誠性,基本上議員去監察政府的權力已經被剝奪,這不是公義的勝利,這是威權的勝利。

民主黨的涂謹申指出,法官在判詞中表明,不管是否有人大釋法,法院的裁決都會一樣,反映早前人大釋法絕無必要。

涂謹申說:法院指就算無釋法,結果與今次判決一模一樣,所以其實釋法完全不必要,如果法院果真無受任何壓力作判決,即原本有人推動釋法,”不怕一萬最怕萬一”根本不需要,反而釋法產生一些問題,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及其特別行政區,引申外籍法官,包括終審庭非常任法官及外籍根據《基本法》的立法會議員,本身是他國公民,現在要其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及其行政區,釋法產生問題令香港制度受質疑。

建制普遍歡迎裁決,民建聯主席李慧琼見記者時指,希望裁決可以令宣誓風波告一段落。

李慧琼說:高院的裁決彰顯公正和公義,我們期望法庭的裁決能夠平息近日有關宣誓風波引起的爭議,讓議會和社會可以重回正軌。

但裁件有裁決不代表爭議告一段落,目前有十多名議員亦因宣誓是否有效,遭司法覆核挑戰,本身是法律學者的經民聯梁美芬指,判決可能對其他宣誓時"加料"的議員有影響。

梁美芬說:根據這個判決,最重要一點,生效是十月十二日,即發生行為時他們已喪失資格,在當日十月十二日仍有個別議員,我相信他們的行為是非常離譜,又或者他們加了一些內容,是應與《基本法》104條的效忠,差不多有很大的違反或牴觸,如果根據今次判決,我相信有個別議員行為,有機會受到這次判決影響。

工聯會就將矛頭指向九龍西的劉小麗,指她在宣誓後,在社交網站明確表示,自己以極慢速度,將誓詞讀完,並無意完成宣誓,今次法庭的判決明顯亦適用於她。劉小麗就未有回應。

資深大律師湯家驊接受本台訪問時分析,今次判決定下了兩個原則,日後相關案件都會參考,但每宗案件法庭都要獨立考慮,不可以一概而論。

湯家驊說:第一個原則,宣誓者要有意圖,跟隨法例的形式和精神作宣誓,和法庭會介入宣誓這個問題上,從這兩個角度看,這原則要跟從,但每一個宣誓者,他的意圖是甚麼是因人而異的,所以每個宣誓者,他的言行表現他宣誓時說是甚麼,都要被法庭一併考慮,才可逐個決定那個人的宣誓不符合法律要求,那個的宣誓符合法律要求,所以不能一概而論。

基本法委員會委員陳弘毅接受有線電線訪問時亦認同,今次判決沒有引用釋法文本,對其他議員的宣誓案影響有限。

案件亦一個後續,是懸空的兩個議席的補選安排,曾任立法會議員的湯家驊指,若兩人就案件提出上訴,法院未有終極判決前,都不會有補選。

湯家驊說:如果上訴一定沒有機會補選,因為他們始終有機會上訴得直,如果上訴得直,如果上訴得直多了兩位議員出來,有72位,所以如果上訴,必然不會進行補選。

另外,再有市民入稟法院申請司法覆核,挑戰行政長官梁振英,和14個建制派議員的宣誓無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