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復香港,時代革命」是香港抗爭者常用的口號,但香港國安法官裁定為非法口號後,是否一般市民都不能張貼相關標語,叫這個口號呢?香港和國際媒體在報道中出現這口號,又是否違反《港區國安法》呢? 國安法官都沒有進一步說明,但有學者認為,這些模糊的地方,足以令香港人不敢觸碰,令言論自由空間進一步被壓縮。
香港首宗《國安法》的案件有判決,法庭裁定被告唐英傑煽動他人分裂國家及恐怖活動罪罪成,同時,法官在判詞中也說明,「光時」口號有分裂國家的意味,指將香港從中國分離出去。今次的判決,對於新聞界處理新聞報道會否有影響呢?
傳媒人士 認為判決損害言論自由 令記者感困惑
浸會大學傳理學院新聞系前助理教授杜耀明對本台表示,判詞顯示,法庭採納「光時」口號,只要有其中一個含意,涉及港獨或宣傳港獨,已足夠構成違法法官也可以憑環境,決定被告人犯案時的動機,是否有煽動意味。他認為,這種情況會令新聞界擔心,以致損害言論自由。
杜耀明:是否真的有人分裂國家,是不用計較的,只要你(法庭)說了就等如煽動,你報道時可以被曲解為有意圖煽動,在這種情況下,報道涉及在外國香港人的遊行或運動,有涉及「光時」口號,就可以被演譯為有煽動的目的,會令法網張得很濶,,《國安法》第四條講的是人權,但(法庭)完全沒有考慮,令到言論自由有很大的損害,使新聞界如何區分,也會令好多行家(記者)感到十分困惑。
杜耀明相信,在香港有駐站的外國傳媒,不一定會受這次判決影響而大舉撤出香港,但由於在香港採訪的風險較以往高,外國傳媒會重新考慮,是否仍派人駐港,以及會重新檢討在港的工作守則。
法庭判決模糊 商人感到無所適從
曾在店內展示「民主女神像」的童裝連鎖店老闆周小龍表示,這次判決對他日後決定店內使用哪些裝飾品,無太大影響,但他認為,判決仍有好多不清晰的地方。
周小龍:判決都是有點含糊,因為我自己很喜歡那八個字(光時),我們不是(將標語)插在電單車上,衝向警察,只是放在自己的店內,希望法庭能清晰講解,政府都可以有清晰的解釋,你說清楚不可以我就不做,不能生活在恐懼之下。
學者 : 香港對言論的限制 比在中國大陸更嚴厲
政治學者鄭宇碩表示,法庭今次在判決中,對「光時」口號的含意,採用狹窄的定義解釋,顯示香港對言論的限制,比在中國大陸更嚴厲,以往香港市民透過政治口號,表達訴求的日子已消失。
鄭宇碩:遊行時,很多時候會說打倒誰,誰要下台,現在大家很可能覺得不合適,危險和可能受到檢控,在香港人心目中的言論自由尺度大為收窄,大家經常說一句「一國兩制沒有了」,香港已不是我們認識的香港,這也是一般人的感受。
鄭宇碩表示,由《蘋果日報》停刊的事件,多名評論員離港、封口和封筆,以及香港電台的改變,都會令市民感受到香港的言論自由和空間在不斷收窄,今次判決後,會令市民更擔心,言論自由會進一步受影響,但相信市民會用其他方法,例如支持「黃色經濟圈」、光顧黃店等合法的方法,表達他們的政治訴求。
記者:陳妙玲 責編:何景文 網編:林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