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會及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提交2017年度報告,指北京干預香港的政治和法治,使一國兩制能否長期繼續在香港存在,愈來愈不明朗;報告又提到6名民主派議員被撤銷資格,及港府對多宗示威案件作出起訴,認為帶有政治動機。(林國立 報道)
委員會周四(5日)向國會提交的年度報告,最後一章提到香港和澳門。報告指香港主權移交20年,委員會觀察到一國兩制原則進一步出現削弱,北京干預香港的政治和法律事務。報告特別提到法庭取消6名泛民議員的資格,認為是進一步破壞一國兩制,報告又提到全國人大常委去年11月,主動就宣誓條例釋法,引起法律界反對,抗議中國干預香港司法。
報告指出,港府在過去1年,針對佔領運動參與者和反對派成員提出起訴,包括佔領運動9名核心人物、重奪公民廣場3名前學生領袖和新界東北案的13名參與人士,雖然港府與律師會聲稱判決與政治無關,但多個國際人權組織都質疑這個說法。
報告建議,就香港高度自治的重要性,國會應該考慮通過公開聲明、官方訪問和國會決議,表達對香港新聞自由、司法獨立等,是美中2國的共同利益所在,更加是維持香港亞洲金融中心的重要因素。國會亦應該探討,是否需要修改給予香港特別待遇的香港政策法。
公民黨黨魁楊岳橋接受本台訪問時表示,報告是指出了建制派和港府不願意承認的事實,就是一國兩制底線不斷被蠶食。
楊岳橋說:報告只不過是國王的新衣裡的小朋友,指出一些很多建制派不願承認的問題,包括不止取消6個議員資格,其實釋法都不止1次。不過大家印象深刻的就是去年11月(釋法)開始,衍生的種種法律問題,其實在梁振英管治下,我們看到的,是1次又1次挑戰大家對一國兩制的底線。
民主黨主席胡志偉對本台表示,無論政府和建制派如何否認,外界的觀感就是北京和港府在破壞一國兩制,甚至會影響外國投資者對香港的信心。
胡志偉說:中央政府好、特區政府好、特區政府之內的建制派都好,是1個掩耳盜鈴的過程,這看法如果慢慢成形時,就更會影響一些私人投資者,看香港一國兩制實施過程中,風險系數是否一直上升。(如果)一直上升的話,亦會影響他(外國投資者)是否投資香港時,投資一國兩制下的香港這地方時,要考慮的事情又會多了一些元素。
不過,建制派就批評,美國的報告是以偏概全。經民聯梁美芬回應本台查詢時表示,報告並不恰當,是無視回歸20年以來,中央和特區政府在落實一國兩制的努力。
梁美芬說:報告是非常不恰當,如果不是故意以偏概全,就是很多的評核都是道聽塗說,香港是有大大小小的風波,但整體來說,香港的安定繁榮、政治穩定,和司法系統整個法律的架構,和普通法的精神核心基石,基本上是保存得相當好。
香港特區政府回應指,回歸以來特區政區一直嚴格按照《基本法》規定,實行高度自治、港人治港,充分體現一國兩制得到全面和成功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