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選舉】香港立法會選舉前夕 民調:投票意欲創30年新低

0:00 / 0:00

本周日(19日)是香港在《國安法》實施後首場立法會選舉,雖然港府大力催谷,但香港人投票意欲空前低落。最新民意調查顯示,少過一半人表示會去投票,與歷年同類調查相比,受訪者投票意欲創30年來新低。學者表示,選前民意調查通常與實際投票率有落差。按民研數據最少誤差推算,今屆實際投票率最高或只有24%。

政府宣傳片:這一票落實愛國者治港,香港良政善治,為未來帶來美好前景、繁榮穩定。12月19日是立法會換屆選舉。

hk-research1.jpg
在多位港府高官中,宣傳得最賣力的,應是民政事務局局長徐英偉,他在自己的社交媒體貼上一張與候選人海報設計類似的圖片,又以候選人裝扮,呼籲市民投票。(徐英偉社交媒體截圖) (User21)

香港政府宣傳選舉的廣告鋪天蓋地,隨處可見,希望可以向外界展示,香港經歴2019年的社會運動,加上大幅改動選舉制度後,香港人會熱烈參與,但結果會是怎樣呢?

民調: 48% 的人表示會去投票 實際投票率最高或只有 24%

香港民意研究所在12月9日至14日期間,進行今屆立法會選舉最後一份調查,以隨機抽樣電話訪問了近900人,結果顯示,有48%的人表示會去投票。值得留意的是,與歷年同類調查相比,今屆選舉受訪者的投票意欲創30年來新低。

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副教授、選舉觀察計劃成員陳家洛指出,選民通常在選前調查抱有「盡量答正面點」的觀念,因此與實際投票率經常存有落差。

據民研結果顯示,在2008年立法會選舉進行的同類調查,選民當時的投票意欲為84%,但最後實際投票率只有45%,相差39%,兩者誤差是歷屆最大;誤差最少的是1998年進行的選前調查,選民投票意欲為77%,與53%的實際投票率相差24%。

按照最少誤差推斷計算,今次調查所得48%的選民投票意欲,到實際投票時,投票率最高或只有24%。

hk-research2.jpg
香港民研結果顯示,今屆選舉受訪者投票意欲創30年來的新低。(香港民研調查報告) (User21)

上次立法會選舉在2016年舉行,投票率有58%。而2019年反修例運動期間進行的區議會選舉,投票率達到歷來最高的71%,當時民主派取得了大部分議席。

投票意欲空前低 港府如何解讀?

就外界估計今屆選舉投票率或低至3成,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早前就這樣辯解,是由於政府工作做得好。

林鄭月娥說:投票率是受很多因素影響的,其實以前政府有個説法,就是政府的工作做得好、公信力高,投票率就低了,因為他(民眾)不需要選一些議員來監督政府。所以我覺得這個投票率不代表甚麼。

陳家洛觀察到,選民的投票意欲不積極,這讓不少建制派人士及港府開始就此進行期望管理,包括要求外界不要將焦點放在投票率高低上。他認為,某程度反映港府都明瞭,今屆投票率或不理想。

陳家洛說:即使建制派的評論,劉兆佳也好、曾鈺成也好、張志剛也好,他們都說不要期望太高,甚至說不要把重點放在這裡(投票率),需要進行一大堆的期望管理的前期功夫,官員角度還要想,萬一比想象中不理想的投票情況,要想一個理由,包括李家超(之前説過)外國力量干預等。你也看到,政府正做一些期望管理,善後操作的準備功夫。

港府加強宣傳 惟過半受訪者指沒改變投票意欲

踏入選舉日最後一個星期,不少港府高官都加緊宣傳,但對選民來説,又有沒有用呢?香港民研調查則指,超過6成受訪者表示,政府官員呼籲投票,或紀律部隊針對選舉進行反恐演習,並未能影響他們的投票意欲。

至於候選人拉票的情況又如何呢?民研指出,超過一半受訪者均表示,曾在自己選區經過候選人拉票街站、收過候選人的宣傳單張、留意到候選人在街上的宣傳品等,惟超過一半人反映,該些宣傳手法不會影響他們的投票意欲。

陳家洛分析,今屆選舉新面孔較多,需時向選民介紹自己,惟該次選舉宣傳期較短,加上港府宣傳策略「藥石亂投」,搶走候選人不少風頭;至於非建制候選人主打的「民主」議題,已陸續「被消失」,這亦讓他們在宣傳策略上難以説服民主派選民。

香港民研在該次調查中 未有披露投白票或廢票數據

香港廉政公署近日累計拘捕10人,涉嫌在「在選舉期間內藉公開活動煽惑另一人不投票或投無效票」。早前被親北京抨擊鼓吹投白票的香港民研,在這次調查中,未有披露投白票或廢票的數據。香港民研副行政總裁鍾劍華透露,早前有人要求廉政公署徹查民研,並透露「又真的有某些事情在搞我們」,考慮到各種因素之後,最後決定有關白票及廢票數據將於選舉後才公布。

記者:鄭日堯 責編:張薇 網編:劉定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