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港新註冊俄公司數目倍增 分析:恐增港被西方制裁風險

0:00 / 0:00

香港近來屢被質疑成為俄羅斯逃避西方制裁的「白手套」。香港本土研究社最新發現指,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迄今,在港新俄羅斯公司註冊達35間,與去年同期比較急升近2倍。本台再跟進發現,除了1間公司的創辦人持俄羅斯護照,其餘34間公司的創辦人均持中國護照。而當中有一間能源公司在4年前被香港公司註冊處除名後,再有同名公司於今年5月註冊成立。有本土研究社成員向本台分析,情況進一步反映香港在中國與俄羅斯緊密經濟聯繫的「特別角色」,恐令香港被西方制裁的風險增加。

含「俄羅斯」或「 Russia 」新公司 在港註冊已有 35

香港本土研究社的報告指,翻查過去近兩年公司註冊處新註冊及已更改名稱的公司名單,由今年2月24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至10月10日,短短約8個月,名稱含有「俄羅斯」或「Russia」的新公司在香港註冊已有35間,比去年同期(2021年2月至10月)的僅13間,急升近2倍。這半年中亦有多達4間俄羅斯能源公司在港註冊,多於入侵前半年2倍。本土研究社指,有關數字可視作香港與俄羅斯之間更緊密經濟聯繫的「某種反映」。

34 間公司創辦人均持中國護照 且居於大陸

本台跟進本土研究社有關資料發現,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所增設的該35間公司,當中34間公司創辦人均持中國護照且居於中國內地,當中大部分位於靠近俄羅斯的中國東北部地區,包括最多人報稱居住的山東,另有吉林、黑龍江、安徽、河北等,亦有少數位於廣東。另有1間名為「俄羅斯國際進出口有限公司」的創辦人AMMAR ATONNA則持俄羅斯護照,但報稱居住於中國浙江。

反映港在中俄緊密經濟聯繫的「特別角色」

本土研究社研究員黃肇鴻向本台分析認為,香港一直以來是中國內地走出去的平台,故中國內地人在香港持有公司經營外貿不足為奇。但他認為,亦不能忽視香港若趨向牽入中國與俄羅斯緊密經濟聯繫而面對的風險。

黃肇鴻說:當中若可見中國人和俄羅斯人做生意,香港在中俄關係之間角色是甚麼。在現在國際形勢逐漸緊張下,可能中俄貿易透過香港而增加,香港會否因而捲入當中呢?西方會否對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改觀?這都有可能發生。我想香港人不能置身事外。

全部均以秘書公司作為公司註冊地址

報告提及在香港新註冊於俄羅斯有關的35間公司均運作神秘,外界所知資料甚少。全部均以秘書公司作為公司註冊地址,部分分別使用同一秘書公司;另有報稱居於吉林、持同一中國護照的「孫志軍」,分別於今年5月和7月在港註冊「俄羅斯老米勒精釀啤酒有限公司」和「俄羅斯喀秋莎食品有限公司」。

而報告提及的由2021年至今共62間新註冊公司中,至少有26間有酒業相關名稱,至少9間為化工,當中不少公司名稱相似。

至於本土研究社發表報告時指,因應俄羅斯被西方制裁的範圍,包括能源和金融等,指值得留意的是今年5月註冊的「俄羅斯古戈爾銀夯國際金融集團有限公司」,以及4間能源公司,包括「俄羅斯斯列夫石油集團(中國)有限公司」、「俄羅斯油諾石油集團(中國)有限公司」、「俄羅斯金剛石安泰國際石化有限公司」、「中蒙俄石油天然氣有限公司」。

一能源公司 4 年前被除名後 再有同名公司今年 5 月註冊成立

本台跟進了解,當中提及的「俄羅斯斯列夫石油集團(中國)有限公司」於今年5月成立,創辦人為陳波,持中國護照且報稱住江蘇。不過,有同名的公司於2015年成立,當時創辦人為王忠興,持中國護照且報稱住山東,惟該公司於2018年被香港公司註冊處長以「剔除不營運或不經營業務的公司的名稱的權力」將公司除名。

港被俄羅斯用作「白手套」備受關注

香港被俄羅斯用作「白手套」近來備受關注。美媒《彭博》上周引多位知情人士透露,有多間俄羅斯公司欲在港註冊逃避西方制裁,包括正在尋求將公司註冊地改為香港,同時保留在俄羅斯的業務運營。

另今年10月10日,因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而被西方制裁的俄羅斯富豪莫爾達紹夫(Alexey Mordashov)將其名下一艘超級遊艇停泊在香港港口。美國對此警告稱,「向被制裁人員提供協助會影響香港作為金融中心的地位」。不過,香港特首李家超回應指,西方的制裁在香港沒有法律基礎,香港不會對該遊艇採取任何行動。

記者:李若如 責編:李世民 網編:江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