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裁影响陆续浮现 林郑有「不便」邓炳强转按物业
2020.08.18
![制裁影响陆续浮现 林郑有「不便」邓炳强转按物业 制裁影响陆续浮现 林郑有「不便」邓炳强转按物业](https://www.rfa.org/cantonese/news/htm/hk-sanction-08182020063950.html/hk-sanction.png/@@images/b6cdd2ca-9264-4093-9e01-e7fa07e7cc0a.png)
上榜美国制裁名单的香港警务处处长邓炳强被踢爆,在美方宣布制裁前3日就将其物业转按。另外被局部暂停银行服务。前银行法规部调查主任相信,邓炳强突然转按是政治因素而非经济因素。而特首林郑月娥承认制裁对个人而言带来不便,例如信用卡使用受到限制。但她仍然「口硬」,更表明会向世贸提出申诉。不过学者就认为申诉作用不大。(文海欣 报道)
美国财政部早于8月初宣布制裁11名中港官员,当中包括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及警务处处长邓炳强。虽然林郑月娥表示,不会被制裁吓到,亦说自己不向往到美国。不过,他们受制裁影响的问题显然陆续浮现。
林郑月娥日前接受《中国环球电视网》访问时,提到信用卡使用受到限制,但她认为这些意义不大,更在这「特殊历史时期感到非常光荣」。
而另一被制裁人士邓炳强,日前亦指被局部暂停银行服务;而且制裁生效后亦有部份国家停止向警队出售物资,以及中断部份国家层面训练活动。
虽然邓炳强多次强调,「对比维护国家安全,制裁显然是微不足道」。不过他周二被《香港01》「踢爆」,其物业转按中资银行。土地注册处周二(18日)的最新注册资料显示,邓炳强以个人名义持有的置业花园单位,于8月4日即美方宣布制裁前3日,他向汇丰银行还清按揭,并于同日向中银香港承按;再于本周一(17日)向土地注册处申请登记。
警方回覆指,该单位属邓炳强自用,而银行服务的取舍纯粹是个人的消费选择,与制裁无关。
不过,翻查汇丰的制裁政策声明,该行会按美国制裁名单筛查顾客的交易,并会拒绝相关交易。暂时未知今次是邓炳强主动将物业转按,抑或是在被要求还款下,转按中银香港。
香港前银行法规部调查主任卢俊宇对本台指,据他了解现时银行并无利息减价等,作为美国制裁名单上其中一人,邓炳强突然转按相信是政治因素而非经济因素。
卢俊宇说:一般银行客户转按揭最主要是几个原因,一可能是有很大利息或行政费用节省,但据知现在银行界没有特别减息的竞争。这个行为绝对不属于经济考虑,而相反会否因(中银)听中共行政指令较多而选择退出(汇丰)呢?
另外,虽然香港金管局早前说外国政府单方面的制裁,在香港无法律效力。不过卢俊宇曾说,无论哪一个国家都知道要做美金生意,就要遵从美国所颁布的制裁政策。若银行与美方制裁人士仍有往来,相信银行同样会被惩罚。
卢俊宇说:万一被列入SDN特别制裁名单,基本上要停止所有往来关系,包括贷款、按揭、信用卡及存款,现有客户所有的资金都要被冻结。所以我觉得如果中银香港做被制裁人士的按揭,他们所面对的美国风险不单是责骂、批评,他们要付上的是轻则一个重额罚款,重则是连美金业务都会被取消。
林郑月娥周二(18日)出席行会前见记者,说美国对香港实施制裁是完全不合理,香港作为世贸组织的成员,将向世贸提出申诉。
林郑月娥说:在问这个问题时,您也感到这个政府的领导人受到了美国政府的不合理对待。但这没关系,正如我说的那样,尽管我在个人事务上有一些不便,但对此我一点也没有上心。我们将继续为国家和香港做对的事情。
美国政治风险管理顾问方恩格(Ross Feingold)周二接受本台访问,指若港方向世贸提出申诉,实际效果不大,而美方同样不会害怕;特朗普政府亦已退出很多国际组织,例如世卫等。他相信不论是美国、中方、欧盟国家等,使用制裁作为工具会变成常态。
方恩格说:美国有法律允许美国政府这样做,所以去世贸国际组织或其他管道这样做 (申诉),我觉得没有用。这个动作主要是给他们自己看。当然对美国是完全没有甚么意义,美国会不理他。
美方上月公布的制裁令中,禁止商业及金融机构包括银行与制裁人士有生意往来,并要求冻结属于他们的相关资产。另外,美国政府亦要求自9月25日起,由香港出口至美国的产品只可标示为「中国制造」。
邓炳强于2017年3月以625万元购入该置富花园的单位,一直由汇丰银行承按。据了解,邓于去年底曾申报该单位属自用。而根据中银香港网站资料,邓炳强的单位现时估值为649万元,虽较汇丰估价的666万元为少,仍较邓炳强于2017年购入金额略升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