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榜美國制裁名單的香港警務處處長鄧炳強被踢爆,在美方宣布制裁前3日就將其物業轉按。另外被局部暫停銀行服務。前銀行法規部調查主任相信,鄧炳強突然轉按是政治因素而非經濟因素。而特首林鄭月娥承認制裁對個人而言帶來不便,例如信用卡使用受到限制。但她仍然「口硬」,更表明會向世貿提出申訴。不過學者就認為申訴作用不大。(文海欣 報道)
美國財政部早於8月初宣布制裁11名中港官員,當中包括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及警務處處長鄧炳強。雖然林鄭月娥表示,不會被制裁嚇到,亦說自己不嚮往到美國。不過,他們受制裁影響的問題顯然陸續浮現。
林鄭月娥日前接受《中國環球電視網》訪問時,提到信用卡使用受到限制,但她認為這些意義不大,更在這「特殊歷史時期感到非常光榮」。
而另一被制裁人士鄧炳強,日前亦指被局部暫停銀行服務;而且制裁生效後亦有部份國家停止向警隊出售物資,以及中斷部份國家層面訓練活動。
雖然鄧炳強多次強調,「對比維護國家安全,制裁顯然是微不足道」。不過他周二被《香港01》「踢爆」,其物業轉按中資銀行。土地註冊處周二(18日)的最新註冊資料顯示,鄧炳強以個人名義持有的置業花園單位,於8月4日即美方宣布制裁前3日,他向匯豐銀行還清按揭,並於同日向中銀香港承按;再於本周一(17日)向土地註冊處申請登記。
警方回覆指,該單位屬鄧炳強自用,而銀行服務的取捨純粹是個人的消費選擇,與制裁無關。
不過,翻查匯豐的制裁政策聲明,該行會按美國制裁名單篩查顧客的交易,並會拒絕相關交易。暫時未知今次是鄧炳強主動將物業轉按,抑或是在被要求還款下,轉按中銀香港。
香港前銀行法規部調查主任盧俊宇對本台指,據他了解現時銀行並無利息減價等,作為美國制裁名單上其中一人,鄧炳強突然轉按相信是政治因素而非經濟因素。
盧俊宇說:一般銀行客戶轉按揭最主要是幾個原因,一可能是有很大利息或行政費用節省,但據知現在銀行界沒有特別減息的競爭。這個行為絕對不屬於經濟考慮,而相反會否因(中銀)聽中共行政指令較多而選擇退出(匯豐)呢?
另外,雖然香港金管局早前說外國政府單方面的制裁,在香港無法律效力。不過盧俊宇曾說,無論哪一個國家都知道要做美金生意,就要遵從美國所頒布的制裁政策。若銀行與美方制裁人士仍有往來,相信銀行同樣會被懲罰。
盧俊宇說:萬一被列入SDN特別制裁名單,基本上要停止所有往來關係,包括貸款、按揭、信用卡及存款,現有客戶所有的資金都要被凍結。所以我覺得如果中銀香港做被制裁人士的按揭,他們所面對的美國風險不單是責罵、批評,他們要付上的是輕則一個重額罰款,重則是連美金業務都會被取消。
林鄭月娥周二(18日)出席行會前見記者,說美國對香港實施制裁是完全不合理,香港作為世貿組織的成員,將向世貿提出申訴。
林鄭月娥說:在問這個問題時,您也感到這個政府的領導人受到了美國政府的不合理對待。但這沒關係,正如我說的那樣,儘管我在個人事務上有一些不便,但對此我一點也沒有上心。我們將繼續為國家和香港做對的事情。
美國政治風險管理顧問方恩格(Ross Feingold)周二接受本台訪問,指若港方向世貿提出申訴,實際效果不大,而美方同樣不會害怕;特朗普政府亦已退出很多國際組織,例如世衛等。他相信不論是美國、中方、歐盟國家等,使用制裁作為工具會變成常態。
方恩格說:美國有法律允許美國政府這樣做,所以去世貿國際組織或其他管道這樣做 (申訴),我覺得沒有用。這個動作主要是給他們自己看。當然對美國是完全沒有甚麼意義,美國會不理他。
美方上月公布的制裁令中,禁止商業及金融機構包括銀行與制裁人士有生意往來,並要求凍結屬於他們的相關資產。另外,美國政府亦要求自9月25日起,由香港出口至美國的產品只可標示為「中國製造」。
鄧炳強於2017年3月以625萬元購入該置富花園的單位,一直由匯豐銀行承按。據了解,鄧於去年底曾申報該單位屬自用。而根據中銀香港網站資料,鄧炳強的單位現時估值為649萬元,雖較匯豐估價的666萬元為少,仍較鄧炳強於2017年購入金額略升3.8%。
0:00 /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