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緊查冊】港土地、公司查冊須實名制 調查新聞將進一步受壓

0:00 / 0:00

香港新聞自由再響警號。公司註冊處及土地註冊處最新公布,下周一(11月1日)起,查冊者須提供姓名及身份證明文件號碼。傳媒在報道時經常需要查冊,有調查記者指新安排是史無前例,憂慮要承擔法律風險;記協對港府收緊查冊「極度失望」,批評是進一步削弱傳媒的監察權力。

查冊者個人資料 可轉交予執法機關

香港公司註冊處及土地註冊處兩個部門周一(25日)公布,由下月1日起,任何人向公司註冊處和土地註冊處,查閱相關註冊資料(查冊)時,均須提供姓名和身分識別資料,而查冊目的須與處方備存資料的目的相符;查冊人亦須確認明白「收集個人資料聲明」中,所述其提供的個人資料,可能會在《私隱條例》許可下被披露或轉交予執法機關。

調查記者:憂慮要面臨法律風險 扼殺調查報道

《立場新聞》資深調查記者陳信熙周二(26日)接受本台訪問,他指以往傳媒一般使用公司的帳戶查冊,即使以個人身份查冊都不用填寫身份證號碼,今次要求查冊者實名是史無前例,提高了查冊的門檻,令記者在查冊時有多重考慮。

陳信熙說:個人的記者會承受了法律風險,會不會用完資料後,最後處方或報道的對象、執法機關,看完報道後覺得不符合(聲明目的),就將這提告上法庭,甚至因而定罪,每一宗新聞就會考慮多了不同因素去做查冊。當你搜集資料有困難時,就令一些調查報道由做到變成做不到,當你確立事實那一步做不到,就會扼殺了調查報道。

土地註冊處及公司註冊處則表示,新安排是為了保障個人私隱,但陳信熙質疑其必要性,以及認為會阻嚇記者進行正常採訪及報道。

陳信熙說:其實要追究或查詢,去了解一些懷疑起底個案或不當使用資料個案,當局現在是做到,我就很質疑,有沒有必要,令每一位查冊者都要輸入自己名字及身份證號碼給當局?再加上除了用公司帳戶,付錢的時候有付款紀錄,信用卡付錢其實可以追到誰購買,這是否需要那麼無理地需要更加多資料?我覺得是超越了它的需要。

記協:削弱傳媒監察社會功能

香港記者協會就對新安排表示極度失望,指公司註冊處並非首次計劃收緊查冊安排,在新制度下,處方無確立記者因新聞工作使用查冊的權利,促請政府解釋突然收緊查冊的原因,正視新聞業界的聲音。

記協主席陳朗昇指,香港新聞環境持續惡化,擔心愈來愈少人做偵查或深入報道,令社會失去監察。

陳朗昇說:其實看到政府對整個新聞界去索取資料的態度完全不友善,它亦很清楚告訴新聞界,它是不歡迎你取這些資料,但是我們新聞自由是受《基本法》保障,香港的新聞自由很重要,因為我們是國際城市,商業上或者政府,其他社會不同持份者的透明度,都應該被傳媒可以在陽光之下審視。

在推出「實名查冊」前,港府近年已逐步收緊查冊,例如入境處收緊出生紙查冊、車牌數據、公司董事的聯絡數據和個人資料、選民數據等,司法機構亦收緊傳媒查閱控罪書資料。

傳媒倚賴公司及土地查冊

翻查資料,中外傳媒過去有不少報道均需倚賴公司及土地查冊,例如在2018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家族,被揭在香港擁有逾6億資產;2012年,中國前總理溫家寶被報道在任時,利用家族成員斂財及隱秘財富事件;香港律政司司長鄭若驊的屯門獨立屋,在2018年時被揭發僭建;以及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2012年,被揭發其任董事的公司,購入多個單位作「劏房」出租牟利等。

記者:劉少風 責編:張薇 網編:林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