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權力交接期近 突警告港商勿干預內政

0:00 / 0:00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去年已表明開展權力交接,在這敏感時期,新加坡政府首次引用《防止外來干預法令》,將跟北京關係密切的新加坡籍港商陳文平,列為「具政治影響力者」,指他有可能受外國影響,嘗試影響新加坡政治,要求他每年向新加坡內政部披露收到的政治捐獻及涉外關係。

現年59歲,已歸化新加坡的香港商人陳文平(Philip Chan Man Ping),任職多間房地產公司高層,活躍於新加坡政商界及當地港人移民圈子,除了是剛剛辭任的新加坡香港商會會長,同時亦擔任移民團體新加坡九龍會會長。

陳文平也與中國及香港政商界有緊密聯繫。根據新加坡《海峽時報》報道,陳文平在2023年3月受邀以「全國政協海外列席代表主席」身分參加「兩會」,為30人代表團之一 。在北京期間,陳文平接受中國《華人頭條》專訪時表示,「各界僑胞代表可以組織一個聯盟…增進僑胞間友誼,凝心盡力為講好中國故事貢獻力量」。

而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陳文平曾在2019年香港反修例示威期間,作為酒吧業主提供場地,協助建制派KOL楊官華舉辦一場未經批准的公眾集會,違反《公共秩序法令》,接獲當局的嚴厲警告。

點名港商與權力交接時間上非常巧合

財經分析員利世民分析,內政部發聲明點名陳文平受外國勢力影響,正值「李顯龍政府」換屆權力交接,內部政治矛盾白熱化,時間上是非常巧合。他認為,新加坡政府是想發出信息,提醒任何想干預新加坡內政的國家,要尊重新加坡主權。

利世民說:「經常在(政府)換屆,或者有權力轉移的時候,就是最敏感及最脆弱的時候。簡單來說,會否有某些國家想(支持)某些親他們的政治人物去一個更高的(權力)位置,慢慢培植親他的(政治)力量,會不會是他們的想法?」「我們外界當然覺得新加坡是多邊討好,但是我相信新加坡,尤其是人民行動黨,是想繼續保持他們現在這麼特殊的地位,那怕他們要用這種非常手段,去確保一件事,就是新加坡就是新加坡,不是哪個國家影響之下的新加坡。」

陳文平與中國關係密切,利世民認為,陳文平背後代表甚麼勢力,不言而喻:「我們要明白一點,其實這些民間組織何來?新加坡政府一路心知肚明,他(陳文平)在新加坡做甚麼,一直不作聲,但現在亦不是說要立即驅逐他出境,或者拉他,只不過是說你是一個有政治影響力的人士,如果根據法例 ,你日後嘗試做任何捐獻,或嘗試影響新加坡政治,你就要申報你的資金 ,以及你的資金放在哪裡?」

《外國干涉(反措施)法》個多月前才通過

新加坡內政部(Ministry of Home Affairs)上周五(2日)發布新聞稿,指經過內政部旗下的外國和政治資訊揭露註冊處處長(Registrar of Foreign and Political Disclosure)評估,陳文平有容易受到外國影響的傾向,也願意促進這些勢力的政治利益,「考慮公共利益,有必要對他採取防止外來干預(對應措施)法令」。新聞稿中並沒有指出陳文平受到那個外國勢力影響,但相信是指中國。

這是自去年12 月新加坡《外國干涉(反措施)法》(Foreign Interference (Countermeasures) Act,FICA)生效以來,首次向個人發出「認定目標通知書」,將陳文平列為「具有政治影響力者」(Politically Significant Persons)。該法令旨在抵禦外來敵意勢力透過宣傳,或是當地代理人來干預新加坡內政。

這意味著陳文平必須每年向新加坡當局披露1萬美元或以上的政治捐款,同時申報他的外國關係和任何移民福利,例如﹕是否持有外國護照和在外國工作或永久居留的許可等。

陳文平回應:「一頭霧水」

新加坡記者上周五晚聯繫上陳文平,他確認自己收到新加坡當局通知,但 「一頭霧水,會先了解法令,看看須要做甚麼,再進行回覆」。他將有14天的時間向內政部註冊官提交陳情,覆核裁決。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周一(5日)在回應《海峽時報》詢問時表示,陳文平作為香港新加坡商會會長,為促進香港與新加坡的合作做出了貢獻。外交部重申,「中方一貫不干涉別國內政,無意就此事發表評論。」

根據文匯報與陳文平的2022年專訪,陳文平於1964年在香港出生,六兄弟中排行第五,小時候一家八口在石硤尾廉租屋長大,升中試成績不理想,便出來社會工作。19歲時任職船務公司,到了26歲得到一個到新加坡工作的機會,協助開設船務分公司,居住在新加坡期間因緣際會,結識新加坡居民的太太,從此落地生根,育有兩名兒子。

陳文平往新加坡發展後,遇上亞洲金融風暴,失業的他轉行做地產銷售,以投資房地產起家,現時是施誠地產集團(C&H Properties)總裁,以及房地產投資公司群益私人物業有限公司(Mutual Benefits Realty)和文威投資有限公司(Wen Way Investments)的執行董事。他也是中連教育諮詢公司(China Link)的創始人,該公司與深圳大學合辦的「通識中國」證書。

項目旨在讓身處東南亞的「華二代」、「華三代」或與中國業務相關的外國人「收穫了新時代中國各方面的全新資訊和深刻見解,感受真實的中國面貌」。

記者:江穎 編輯:溫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