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運會】港首次協辦全國運動會 學者:當局欲借運動重建中港關係

0:00 / 0:00

國務院周四(26日)公布,2025年全運會將由廣東、香港及澳門三地承辦, 三地政府將自行籌組籌備和舉辦全運會的經費,而中央政府會提供一次性的定額補助。香港民政事務局長徐英偉表示,此舉對香港意義重大,反映中央看到香港在舉辦盛事上有專業長處,可在國家發展扮演重要角色。不過有學者認為,中央有意借此重建和諧的中港關係,紓緩目前港人的政治不安。

國務院周四(26日)致函國家體育總局、財政部和國務院港澳辦,指接獲香港、澳門和廣東省三地政府承辦2025年第15屆全運會的請示後,決定批准有關申請。國務院表示,2025年全運會的經費主要由三地政府自行籌備,中央政府只會給予一次性的定額補助。

國務院又指,三地要堅持「簡約、安全、精彩」的辦賽要求,充分利用現有場館設施,嚴格管理預算,節約成本,控制規模,以及做好防疫工作。

香港曾辦國際賽事 投資過 10

在過去,香港曾舉辦不少國際賽事,包括2009年東亞運動會。為舉辦2009年東亞運動會,港府當時投資逾10億港元,興建一個全新運動場及提升13個現有場地設施。另香港在2008年協辦馬術奧運項目,用在馬術場地的投資超過12億港元,惟當年賽事叫好不叫座,海外遊客未見踴躍,整體酒店入住率只得8成,而賽前售出20萬張門票,最終近四分之一人沒有入場,收入不如預期。

舉辦全運會投資多則千億元 最低消費亦要 8

相比之下,全運會規模較大,共設34個運動項目,與奧運會項目大致相同。參考過去數字,每屆代表團數由31至46不等,運動員人數可逾萬人。到底舉辦一次全運會實際需要多少錢呢?有內地傳媒報道,2009年山東全運會的總投資額高達2千億元人民幣,而將於下月舉辦的陝西全運會,投資約202億元人民幣,就連被稱為「最節儉」的2013年遼寧全運會亦花費8億元人民幣。外界關注,港府需要承擔多少籌備及舉辦經費,會否如其他大灣區項目一樣,由某方承擔較多費用?還是由三地平分?

廣州早有辦全運會經驗 香港是否有足夠場地應付?

這次是港、澳兩地首次舉辦全運會,廣東則早有經驗,曾於2001年舉辦全運會,開幕場地及主要賽場,均在廣州天河區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可容納超過8萬名觀眾。廣州天河體育中心亦曾用於舉辦1987年全運會,屬國家級大型體育中心。相比廣東豐富經驗,香港是否有足夠場地舉辦?香港又會否因場地問題,而在舉辦某些熱門運動項目上受限呢?

浸會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兼體育、運動及健康學系教授鍾伯光表示,啟德體育園將於2023年落成,主場館可容納5萬名觀眾,加上以往已興建的體育場地,足以應付全運會需求。他估計,如果香港在舉辦某些項目上,未有相應場地配套,或會由廣東舉行,三地進行分工,很少機會需要花費建設新場館。

鍾伯光說:(啟德體育園落成後)我希望開幕禮能夠在香港舉行。有些賽事可以在香港舉行,例如較多人看的田徑,或者是舉辦香港的「強項」,就如香港每年都會舉辦七人欖球賽。有些賽事可以三地都舉辦,不同的外圍賽和決賽等,三地可以互相分配,因為三地距離這麼近。但有些項目可以在香港舉辦,例如香港單車發展較強,也有單車館,可不可以在香港做呢?

港媒引消息:湖南早於 2018 年申請主辦權

按照慣例,在全運會開幕之前,中央當局都會公布下一屆的主辦地。早前有香港傳媒引述政府消息指,廣州有意牽頭,夥拍香港及其他大灣區城市,一併以「大灣區」名義去角逐第15屆全運會的主辦權。值得留意的是,湖南省早於2018年已提出申辦第15屆全運會的請求,同時亦舉辦造勢大會壯大氣勢,但最終當局宣布由粵港澳三地承辦。

被問到這次合辦全運會的意義,香港民政事務局長徐英偉表示,此舉反映中央看到香港在舉辦盛事上有專業長處,在國家發展扮演重要角色,有助讓青年理解香港在大灣區中的角色。鍾伯光則認為,香港可利用其優勢協助全運會走向國際,讓不同國際媒體報道賽事,有助提升全運會格局、甚至發展至類似奧運水平,可邀請不同外國隊伍參與。

學者:中央有意借此紓緩目前港人政治不安情緒

不過,香港民意研究所副行政總裁鍾劍華則認為,中央及港府目前以高壓手段管治香港,同時亦希望突出香港融入大中華、説服港青融入大灣區,因此嘗試通過這種方式來重建一種較為和諧的中港關係。

鍾劍華說:變相是一種姿態,希望用這種方式來籠絡人心也好、平靜民間不安情緒也好。但現在政局如此,這個方法是否有效呢?拭目以待,但如果單靠這方法來挽回港人對中國政府和港府的信心,或者重建一種較為和諧的中港關係,我相信很遙遠。

全運會是由中國國家體育總局主辦的全國綜合性運動會,每 4 年舉辦一次,第14屆全運會將於今年 9 月 15 日在陝西省舉行。

記者:鄭日堯 責編:張薇 網編:劉定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