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生命】受疫情及经济所困 港近期屡现自杀个案 自杀风险比以往高2至3成

2022.03.22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WhatsApp
【珍惜生命】受疫情及经济所困 港近期屡现自杀个案 自杀风险比以往高2至3成 香港第五波疫情一发不可收拾,有防止自杀组织表示,今年度接获的求助电话,比去年度增加逾50%。
路透社资料图片

香港第五波疫情一发不可收拾,确诊及死亡人数不断增加,患者及家属都饱受情绪困扰,近日更有长者怀疑确诊后自杀身亡。本台统计发现单是过去3星期已有超过50宗怀疑自杀的新闻。有防止自杀组织表示,今年度接获的求助电话,比去年度增加逾50%;而单是今年头两个月,就接获近2万2千宗。「生命热线」职员指,在第五波疫情下,接触到的求助者自杀风险较高,平均比以往高出2至3成。

过去3星期 有近58宗怀疑自杀新闻

疫情下社会负面消息不断,香港近期出现多宗自杀或死亡个案,不少港人受疫情困扰而感到焦虑。

本台统计发现,过去3星期怀疑自杀的新闻,有近58宗,当中包括染疫长者坠楼、死者因财困而轻生等,不少死者年过70岁。

生命热线今年度求助电话 比去年度增加逾50%

防止自杀组织「生命热线」高级经理Leon接受本台访问指,疫情下求助电话增加,在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机构收到不足8万个求助电话,而在2021年至2022年同期,截至今年2月,已经收到12万通求助电话,即每个月平均收到1万通电话。对于来电增加,Leon称除了因为疫情影响,亦与该机构多了职员在家接听电话有关,变相接触更多个案;而疫情严重与求助个案上升有必然关系,第五波疫情的求助电话比之前多,今年头两个月收到近2万2千通电话;2021年同期有共1万6千几通。

求助者自杀风险 比以往高出23

Leon指,机构会评估每位来电者的自杀风险,发现在第五波疫情下,接触到的求助者自杀风险较高,比以往高出2至3成。

Leon说:当某一波(疫情)爆发出来的时候,其实相对地(求助者)的自杀想法有机会是较高风险,因为第五波真的比以往严重很多,所以我们接触的电话中,不论是自杀想法的强度,都是比以往高。

以为中咗招只会死 感到很焦虑

Leon表示,机构接触到的来电者大多都是30至50岁,他们求助问题广泛,包括情绪压力、财困、家人沟通出问题等等,他指「其实这些问题一直都有,但在疫情下爆发得更加强烈。」他又称接获不少求助个案,反映港府发放的资讯混乱,初期对打疫苗解说不足,「收到电话对这些资料一知半解,认为中咗招只会死,感到很焦虑。」他指义工需在电话里做很多安抚工作,包括为市民提供客观事实,他建议政府应该加强解说。

社工:港人疫情下容易出现情绪问题

前线社工曾纪南对本台称,未知疫情与自杀率有多大关系,但的确有不少个案反映,港人在疫情下变得焦虑,容易出现情绪问题。

曾纪南说:焦虑位就是对著这些似是疑非的讯息,大家不知道是否相信,不对称的资讯,大家不清不楚的资讯,大家很多惊慌,一来是政府的资讯很混乱,即突然(全民)检测,现在又不检,令他们有很多焦虑,要抢购很多东西。加上大家无法外出,磨擦相对多了,当然本身家人关系未必很好,但是变成每天对著,反而多了机会(磨擦),变成无法逃避。

曾纪南建议,疫情下街坊之间要加强互助,民间自救。

防止自杀组织:今年首两个月272宗求助 近两成为长者

今年首两个月,香港撒玛利亚防止自杀会的24小时情绪支援热线,共处理272宗与疫情相关的求助,其中近两成个案为60岁或以上长者。

在疫情下,社会负面消息不断,出现多宗自杀或死亡个案。本月8日凌晨,一名79岁老妇在葵涌的一个公厕被发现死亡;据港媒报道,死者为失踪人士,她和家人早前进行新冠病毒快测呈阳性,疑因此而郁郁寡欢。在同一天,一名76岁男子在荃湾一幢大楼坠落,其后在仁济医院宣告不治;报道指这名男子是一名慢性病患者,最近感染了新冠肺炎。

周一(21日)早上,天水围一屋苑有71岁妇女堕楼;周日(20日)黄大仙1小时内发生两宗在住所单位内死亡个案,分别为一名76岁陈姓女子及一名96岁邱姓男子,死因有待验尸确定,暂未知是否与新冠肺炎有关。

另在周日(20日),油塘鲤鱼门邨一屋苑70岁姓黄男子疑从高处堕下,现场检获遗书,怀疑死者受身体病患困扰,不排除因而轻生,惟其死因有待验尸后确定,当时警员身穿全套保护装备到场。

第五波疫情影响各行各业,同时有港人因财困而轻生。在本月10日,30岁姓李摄影师疑因财困烧炭亡。周一(21日),一名姓叶的27岁女子失踪,消防救援队同日在西贡近浪茄湾一山边发现一具遗体,初步检验确认为失踪的叶女,警员同时发现遗书,相信死者受金钱问题困扰跳崖自杀。

对于近年接获多少宗自杀个案,香港警方周二(22日)回覆本台查询指,以在现场就案件的初步分类计算,包括有人上吊或从高处堕下的自杀个案,在2021年接获686宗,2020年有652宗,而今年1月共57宗。

港媒引述关注心理健康的慈善机构Mind HK指,疫情令情绪受困扰或感到焦虑是人之常情,提醒市民要做好身心健康管理,包括维持健康作息习惯,亦可进行呼吸训练及静观练习。有精神科专家建议,当家人察觉长者出现忧虑情绪,应给予安慰,并做足防疫准备,令长者安心。

记者:董舒悦 责编:李世民 网编:江复

----------------------------------------

防止自杀求助热线:
香港撒玛利亚防止自杀会:2389 2222
生命热线:2382 0000
明爱向晴轩:18288
社会福利署:2343 2255
撒玛利亚会热线(多种语言):2896 0000
东华三院芷若园:18281
医管局精神健康专线:2466 7350
利民会:3512 2626
赛马会青少年情绪健康网上支援平台「Open噏」:http://www.openup.hk

新增评论

请将评论填写在如下表格中。 评论必须符合自由亚洲电台的 《使用条款》并经管理员通过后方能显示。因此,评论将不会在您提交后即时出现。自由亚洲电台对网友评论的内容不负任何责任。敬请各位尊重他人观点并严守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