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預算案】繼續搶人才及企業 評論:賀建奎事件恐令人才對港印象大打折扣

香港隨移民潮加劇,「人才荒」持續惡化,港府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表明要「搶人才」、「搶企業」,引入全新投資移民計劃等措施。
香港隨移民潮加劇,「人才荒」持續惡化,港府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表明要「搶人才」、「搶企業」,引入全新投資移民計劃等措施。 (石頭 攝)

0:00 / 0:00

香港隨移民潮加劇,「人才荒」持續惡化,港府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表明要「搶人才」、「搶企業」,引入全新投資移民計劃等措施;同時要留住本地人才,加強人才培訓。分析認為,雖然港府的計劃有一定吸引力,但賀建奎事件反映當局行政有問題,人才恐對港府印象大打折扣。加上香港房屋問題根深蒂固,在很多香港或外來人才眼中,香港並非一個「宜居城市」。

【港預算案】繼續搶人才及企業 香港隨移民潮加劇,「人才荒」持續惡化,港府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表明要「搶人才」、「搶企業」,引入全新投資移民計劃等措施;同時要留住本地人才,加強人才培訓。分析認為,雖然港府的計劃有一定吸引力,但賀建奎事件反映當局行政有問題,人才恐對港府印象大打折扣。加上香港房屋問題根深蒂固,在很多香港或外來人才眼中,香港並非一個「宜居城市」。

香港財政司長陳茂波周三(22日)發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時公布,除了「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及開設「香港人才服務窗口」外,亦引入全新投資移民計劃。

另為留住本地人才,強調加強人才培訓,惟當中大篇幅提及大灣區等與內地相關育才計劃。同時亦為「搶企業」,引入公司遷冊機制,便利在外地註冊的公司,特別針對業務以亞太區為核心的企業。

在「搶人才」方面,港府去年底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及開設「香港人才服務窗口」。陳茂波稱勞工及福利局料下月完成更新「人才清單」,反映各行專業的人手需求,另將於今年中開展新一輪人力資源推算,協助港府制訂人力需求策略。

香港醫護:不排除會到外國工作

對於港府稱要搶人、留人,香港市民有不同看法。阿熙及阿Ying從事醫護行業,他們接受本台訪問指,暫時會留在香港,不打算到大灣區發展,因為覺得當地配套不成熟,擔心住屋及交通安排;但未來不排除會到外國工作。

兩名從事醫護的香港市民表示,暫時會留在香港,但未來不排除到外國工作。(石頭 攝)
兩名從事醫護的香港市民表示,暫時會留在香港,但未來不排除到外國工作。(石頭 攝)

阿熙說:未來都有這個想法,想去考多個護士牌照,可能去外國。

阿Ying說:好像香港慢慢失去了本身的優勢,加上發生愈來愈多事,令到大家可能留在香港都有點不開心,就會尋求另一方面的發展。.

另一從事金融業的黃先生對本台指,人才流失問題是全球性,但對香港前景仍有信心。

從事金融業的黃先生指,人才流失問題是全球性,但對香港前景仍有信心。(石頭 攝)
從事金融業的黃先生指,人才流失問題是全球性,但對香港前景仍有信心。(石頭 攝)

黃先生說:不管是國內好,外國也好,感覺上街道都多了人,這些叫momentum(動量),基本上都是會回來,但要回復要疫情前,的確有點難度,看回離境人數或移民數字,比之前的人都多了,要點時間復原,但我不是太擔心。

分析:香港根本性問題難解決

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名譽教研學人李兆波周三接受本台訪問指,目前香港除了金融等專業人才,各行各業包括服務性行業亦人手不足,加上在其他國家例如英國、加拿大的競爭下,香港年輕人繼續流失,可能最終只剩內地單一人才。他指出,雖然港府力推留人及搶人措施,但香港仍面對根本性問題,就是香港未必是一個「宜居城市」。

李兆波說:任何人不論是高收入或低收入人士,都會視房屋問題為重要一個考慮,我們(香港)在搶人才方面,我想是天生有些固有的一些原因,令我們在實行上來事倍功半,不是成本的問題,是居住環境,新加坡環境好過香港,屋大很多,內地也是,如果薪水差不多,人才會選內地;(香港)對於一些有家庭,要求生活質素的人不是很吸引;如果想更自由,就會去外國,就近就是新加坡。一方面要吸引一些人,另一方面不要讓年輕人走掉。

李兆波又指,雖然港府的「搶人才」計劃有一定吸引力,但最近發生賀建奎簽證無效事件,反映港府部門各自為政,似是「一盤散沙」,雖然當局有作出補救措施,但仍損害人才對港府的印象。

港府力推「留人」措施 主攻 4 大行業

陳茂波亦指,除了「搶人」亦要「留人」,港府將從教育和培訓入手,主攻4大行業,包括金融業;航運、空運及物流業;創科業;建造業。

香港財政司長陳茂波發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表明要「搶人才」、「搶企業」。(石頭 攝)
香港財政司長陳茂波發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表明要「搶人才」、「搶企業」。(石頭 攝)

當中多個計劃與內地合作,包括「專上學生金融科技實習計劃」,為本地及大灣區的專上學生提供資助,並在兩地跨境實習;香港國際航空學院與內地院校合作推出的「大灣區青年航空業實習計劃」的首年名額,將會由300增至450名,以應付香港及內地航空業的長遠人力需求。

另外「留人」措施包括,「提升保險業和資產財富管理業人才培訓先導計劃」再延長3年;向「海運及空運人才培訓基金」注資2億元,鼓勵業界與學界合作;今年推出「海事人才培訓資助計劃」,培育本地海事律師;繼續向每所公帑資助中學的創科教育,提供最多100萬元的資助;預留1億多元為建造業學員提供在職培訓津貼等。

記者:董舒悅/李若如 責編:李世民 網編:劉定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