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摩擦禍延香港 六成市民對經濟前景悲觀

0:00 / 0:00

中美貿易摩擦波及香港,一項調查顯示6成受訪市民,對香港經濟前景漸趨悲觀。政府商貿官員周四(4日)會見商界代表,就香港受影響的問題作出商討,提出將會優化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李弘音 報道)

中美貿易摩擦逐步升溫。香港作為最大自由貿易體制,不少市民對經濟前景亦漸趨悲觀。香港研究協會調查顯示,有6成受訪者表示對未來半年香港經濟感到「悲觀」,較半年前增幅12%。調查機構認為中美貿易戰是因素之一。

市民何小姐對本台表示,對香港經濟前景信心降低,她作為「打工仔」亦受影響。

何小姐︰如果美元弱,港元相對也會弱。以致大機構對於香港經濟體系的信心亦會降低。就像我們這些「打工仔」,如果公司不穩定,我們自然不會穩定。而且即使公司有盈利,但為了保守,他們可能對於加薪、福利、花紅等各項對員工的事宜都會有所保留。

市民李先生則指出,香港現時非常依賴中國走向,在貿易戰下短期內會帶來影響。

李先生︰依我的理解,香港的經濟愈來愈依賴中國的走向。短期來說中國經濟會受影響,香港亦會受到少許影響。但長遠來說對於前景並沒有太大問題,因為美國總統特朗普早晚也會下台,到後來究竟在貿易戰的政策上會否改變,仍然是未知知數。

市民憂慮經濟前景,政府有沒有扶危措施呢?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周四會見主要商會及中小型企業協會代表,討論應對方法。雖然邱騰華指出中美貿易戰未能有即時解決方法,但財政司司長已經同意將現時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優化,協助企業作中長期應對。當中包括將最高貸款額由1200萬元增至1500萬元,亦將貸款保證擔保期由5年增至7年,令受保人士的每月還款額降低。

邱騰華︰今早財政司司長已經同意我們把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優化,是有幾方面的改善。這些措施主要是希望慰及中小企業。這個是回應了很多商會指出不少中小企在貿易戰繼續漫延時所擔心的情況。

香港工業總會主席郭振華對於美國將於10月底把中國進口貨品關稅調高至25%,表示十分憂慮,不少企業亦趕工生產貨品,所以他希望政府能協助商界開拓市場。

郭振華︰業界目前的情況,我們看到大家在10月前都是在趕貨。主要是因為大家都知道在10月31號後,暫時我們聽到10%的關稅將會增至25%,所以現在很多內地廠商也在趕貨。我們都在看究竟趕貨後,出年是否仍然有那麼多貨去做,業界現在是有這個憂慮,所以作出一些採購。

上周邱騰華亦與與本港多個商會走訪美國,與美國商會、議會代表及當地智庫等會面,表達加徵關稅是損人損己,做法不能達至貿易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