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於多間學校巡迴演出多年的"六四舞台"劇團,指近年香港人關注本土議題而忽略關注"六四事件",以致本年於學校演出的場數減少。有本土派成員指,香港人認為六四抗爭多年仍未平反,希望以另類手段爭取自由。有學者認為老師自我審查嚴重,怕得罪校方而不敢將敏感議題引入校內。(黃樂濤 報道)
"六四舞台"由2011年起,已在98間學校演出共167場有關"六四事件"或其他社會議題的劇目。監製韋少力對傳媒表示,過往平均有約40間學校可安排校內演出,惟今年截至現時為止,不足30間可以安排演出,而新參與學校更只得約3間。
她引述學校老師透露,在校內安排演出有困難,建議可作公演,讓學生可以課外活動形式,在劇場欣賞演出。劇團又表示,香港人現在的專注點有所轉移,更關注本土議題,對六四事件等歷史問題則不如以往。
就劇團表示香港人愈來愈關注本土議題,而忽略了六四歷史,本土民主前線發言人黃台仰周四(26日)接受本台訪問時表示,認為六四事件已討論多年,香港人經過多年抗爭仍未有結果,或許此促使香港人以另類手段爭取自由。
黃台仰:因為其實六四事件已經過了很多年,香港人其實對於同一件事,了解及反思,我相信現階段來說,都有一定程度的結果,再重覆再重提六四,其實對於香港又或者對於本土的政治及了解中國的國情亦都不會有很大的長進,這幾年有一個改變,由大中華的角度轉向本土的角度,我覺得是一個進步來的。
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鍾劍華向本台表示,學校老師可能怕受到學校的壓力,所以就不敢將一些敏感的議題帶入學校。
鍾劍華:事實上這幾年多了合約教師,我諗合約教師在學校的職位是得不到保障的,而且是年年續約的,那我相信可能有部份顧忌比較多,亦即有一種不太着跡的自我審查情況出現。
此外,他亦認為可能亦因以往的悼念方式已經過時,有些人想以嶄新的方式去追求自由民主。
鐘劍華:對於以往的悼念方式,例如說出席一些晚會,報哀音呀、話劇及歌舞劇的表演,有些人會覺得過時或者太過形式主意,我覺得這種情況都是近這幾年,特別是年輕一代,對於一些舊的表達方式,不足以表達他們的願望及訴求。
"六四舞台"劇團是由一群關注六四的熱心人士2009年成立,至今已在超過100間學校進行演出。劇團的劇目都是一些重現六四事件的經過和當時年輕人想法的短劇。為了讓更多人觀賞到劇目,藝團今年決定舉行公開演出。
另外,"人民日報"海外版周四發表署名文章,指人大委員長張德江上周訪港48小時,給港人送出了定心丸,也給"禍港者"敲響警鐘,反對派與中央溝通應有誠意及善意。
文章又指,中央的態度很清楚,希望香港社會能夠求同存異,中央的原則立場和有關的政策界限也很清楚,香港確實有極少數的人借"本土"之名行"分離"之實,有人甚至公然打出"港獨"的旗號,從事"港獨"活動,超出了"本土"的問題,是一個"禍港"和違法的問題。
0:00 /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