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討論三隧分流補貼方案,以減輕過海隧道的擠塞問題,官員預測其中紅隧及東隧的車龍可縮短一至四成,並認為是最理想的方案,但多名議員不滿政府與西隧公司達成共識,以致方案不可以修改;有的士業界到立法會請願,表示支持方案。(李弘音 報道)
2018年施政報告提出三隧分流方案,建議2020年起至西隧專營權屆滿前,上調私家車、的士及電單車使用紅隧及東隧的收費,而西隧則會減價,政府會補貼西隧的收費,以達致分流。以私家車為例,西隧將由70元下調至50元,但紅隧及東隧就由20元及25元加至40元。
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周五(16日)討論方案,運輸署總工程師佘天翔表示,在2017年3至4月間曾進行問卷調查,以了解隧道使用者對多條隧道收費組合的意見,若果方案實施,能有效將紅隧及東隧的車龍縮短一至四成,過海時間減省約13分鐘。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表示,方案是經過大量數據分析再作推算,他並指已經是最理想的方案。他指曾設計過不同價格的調整方案,但都有不足。他亦就與西隧公司談判及方案不可修改作出解釋。
陳帆說︰收費的調整有沒有任何空間呢?我們已經提及過很多次,因為和西隧(公司)進行談判或取得原則上的同意是非常艱巨。如果要再和他們討論,得出來的結果是否能與議員的訴求相同?若果不同又要重新談判。以專營權到2023年8月1日終止為一個期限,其實所餘的時間的確不是太多。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劉國勳回應本台訪問時指感到十分失望,雖然局長較之前交代多了,但他憂慮所指的假設及數據是否準確,另外又質疑為何只有一個方案。他希望政府公開與西隧公司的談判結果,包括補貼金額,預計車流量改變等。
劉國勳說︰我自己認為最好是西隧減價,東隧及紅隧同時略微調整一下價錢,可能這個做法會較為溫和一點。但可惜的是他們指出已經和西隧公司商討,然後只有這一個方案。我認為政府為何不會想Plan B及Plan C,或讓大家選擇。
民主黨立法會議員林卓廷對本台表示,他質疑局長所指的交通流量評估系統是否準確,他以大埔公路沙田段的一處樽頸位為例,直指如果政府的交通流量評估準確,為何該路段塞車多年政府亦不處理,直到上年才提出要擴闊,所以並不認同政府的交通評估精準的說法。
林卓廷說︰政府過去對交通流量的評估亦是有很大的差距,那麼今次的評估又是否準確?如果要再討論,政府就說不打算再做,我認為這樣是有些「急住上馬」的情況。
立法會議員陳志全、郭家麒及區諾軒分別在會上提出動議,郭家麒要求政府收回建議,待取得公眾及立法會共識後才再提交,最後動議獲通過。而區諾軒動議三隧分流方案應以漸進方式調整,最後動議亦獲後通過。委員會最後終同意將方案交財委會審議,但同時通過無約束力議案,促請當局收回方案,而在經諮詢公眾後重訂三隧的新收費。
另外,有市區的士團體到立法會遞交請願信,表示支持方案,認為可以有效紓緩紅隧的擠塞情況。
0:00 /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