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非本地生學額擬倍增迎一帶一路生 學者:港失自由難吸海外生

0:00 / 0:00

香港行政長官李家超周一(16日)率領70人的政商代表團,到北京準備出席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高峰論壇之際,特區政府透過傳媒放風,預告將在《施政報告》將八所獲政府資助大學(「八大」)的非本地生限額,由資助學額的兩成,倍增至四成;並順應國家倡議,鼓勵大學到包括東南亞在內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招生。有評論認為,在《港區國安法》下的香港已失去國際優勢,就算增加非本地生學額,也未必能吸引海外學生,亦難以吸引他們畢業後留港發展。

非本地生由現時 3000 人 倍增至 6000

《星島日報》引述消息 報道,指李家超將在下周三(25日)發表的《施政報告》提出多項把香港建設成「國際高等教育樞紐」的措施,包括將「八大」非本地生的收生上限,由資助學額的兩成提高至四成。以現時每年級約15000個大學學士資助學額計算,提高限額意味非本地生由現時最多3000人,倍增至6000人。

報道又指,由於近年非本地生都以內地生為主,內地生自2021/22學年起已連續兩個學年佔非本地生總數逾7成,港府為提升院校的「國際化」程度,鼓勵大學向「一帶一路」沿線地區及東盟國家收生。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早前到訪西安,參加絲綢之路大學聯盟論壇、香港與中亞高校合作推進會,據悉正為大學取錄「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生源作準備。

大學配套成疑問

不過,增加錄取非本地生,勢將令目前香港各大學宿位不足的問題更嚴重。《星島》指考慮的方案,包括由大學購入酒店作宿舍,或下調本地生入住宿舍比例等。報道又引述身兼教育大學協理副校長(大學拓展)的立法會選委會界別議員周文港稱,大學上課普遍在演講廳進行,可輕易應付人數增長,「即使是以實驗室為本的課堂,近5年各大學都有新教研大樓落成,亦能應付人數增長。」

立法會選委會界別議員周文港(右一)認為增非本地生學位,香港學府的配套不成問題。(周文港Facebook專頁截圖)
立法會選委會界別議員周文港(右一)認為增非本地生學位,香港學府的配套不成問題。(周文港Facebook專頁截圖)

評論:香港失國際吸引 留學生留港機會低

香港國際政治學者黃偉國接受本台訪問時指出,近年的確本地生人數減少,語言能力亦比以往遜色,向海外收生亦是合理之舉,但他指出過去收取「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留學生不多,而有關「一帶一路」國家的學術研究也是很少,他看不出香港學府有能力吸引他們留學。

黃偉國說:其實不是李家超說收「一帶一路」學生,這些學生自己會過來的。譬如說如果東南亞,學生寧願去新加坡、去馬來西亞;如果你是印度,印度自己本身都有大學,也不需要過來。很快就會想到「一帶一路」,我猜只有中亞國家,但中亞國家學生來香港讀書,其實成本都很貴。

黃偉國又指出,以他過往的教學經驗,很多非本地生只視香港為「跳板」,大多到海外發展,更有些學生寧願回內地工作。

黃偉國說:香港已經成為「東柏林」。究竟香港有沒有吸引力呢?你可能看海外媒體對香港的報道都是負面,在《國安法》之下,香港其實吸引力已經小了,現在更加失去海外公司,我覺得你來香港發展,但在香港已經沒有國際性,香港吸引力其實真的沒有。

台灣學生亦以香港為跳板

記者訪問來自台灣的Sage,她於2017年從台灣來香港就讀大學,她表示當初會選擇來港讀書,是因為想要讀金融系,她認為香港與台灣相比,香港是一個比較合適的地方。畢業後,她先選擇留港從事金融企業,認為香港的薪金比台灣高,香港較國際化,但她也認為香港未必是最後的終點。

Sage說:但是如果以後有機會,可能會去國外其他地方工作,可能是英國、歐洲、美國,新加坡的話也不會排斥,主要是看有沒有好的機會。

提升資助學額予非本地生,但有多少非本地生願意留下?《星島》報道引述消息指,目前只有1%的非本地生畢業後會留港發展,期望將數字提升至5%,達至英美等國家的國際水平。本台記者向教育局查詢有關「非本地生畢業後會留港發展」的確實數字,局方僅回應「特區政府致力透過一系列措施將香港發展成為區域教育樞紐,不時檢視相關數據,並按需要考慮採取適當措施,以進一步推展有關政策目標」,並未有回應確實的數據。

記者翻查資料,非本地生留港的申請有下降的趨勢。去年11月教育局局長蔡若蓮答覆立法會議員書面質詢時透露,2021年共有3216名非本地畢業生在留港12個月後,首次申請延期逗留獲批,較2019年的4992人大幅下滑36%,顯示以內地生為大多數的非本地生,願意畢業後留港發展的意願下降。

吸「一帶一路」國家學生是國策

香港政府把外國留學生主要市場轉向「一帶一路」和東南亞國家,可謂與國家倡議一脈相承。2016年7月,中國教育部頒布《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提出設立「絲綢之路」中國政府獎學金,吸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學子到中國留學。教育部數據顯示,2018年來華留學生源地的頭15個國家,包括泰國、巴基斯坦、印度、俄羅斯、印尼、老撾、哈薩克、越南、孟加拉、蒙古和馬來西亞等11個「一帶一路」沿線的中亞和東南亞國家。

內地傳媒報道,俄羅斯學生來中國讀書,改中文名張威雨,唱好中國國策。(《神州學人》網上截圖)
內地傳媒報道,俄羅斯學生來中國讀書,改中文名張威雨,唱好中國國策。(《神州學人》網上截圖)

記者:張仕仁 責編:李世民 網編:江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