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区选「新气象」 开支暴增、投票率暴跌
香港新选制下首个「爱国者」区议会选举,在12月10日国际人权日举行。非建制派被「清零」,港府大洒公帑力谷投票率,资助长者中心安排投票接送服务,惟投票时间过大半,仅有的直选投票率仍仅22.85%,较上届2019年泛民大翻盘的区选大幅抛离逾半。不少市民向本台表示无意欲投票,有人形容「不适合、不喜欢」,亦有操普通话的港人称为选出爱国爱港者而首次投票。
大幅削减直选议席的新一届区议会选举于周日(10日)举行,备受关注的是433万名选民在「地方选区」上所反映的港人投票意向。本台到坪石天主教小学的票站视察,该站属观塘分区之一的观塘西,邻近公屋、社区中心、商场、港铁站和街市等人流繁多的公共场所,布满不同候选人的旗海,亦有大批助选团出动宣传拉票,惟出入票站的人数就相当疏落,当中大部分是中年或长者。票站附近有不少警员巡逻。
有投票的市民表示是为尽公民责任,其中来港10多年、但不善粤语的陈先生就表示,冀选出爱国者:「投给爱国爱港的香港人。因为香港乱了好多年,起码3年,太乱了。要整治一下,要全爱港的人来管理香港。这是第一次(投票),我来了(香港)一直没投票,一直不关心,现在我要出来投票了,一定要把爱港的人选上去。」
不过,不少街坊对选举看法避而不谈,或表示对「没空投票」,其中市民谢先生说:「我今年都没有想过要去投票,(为甚么?)没法解释,就是不适合、不喜欢、不对。」
截至傍晚投票率仅22.85%
事实上,官方公布的「地方选区」投票率直接反映了港人对区选冷淡的情况。截至选举进行第9个小时(即下午6时半),投票率只有22.85%,远低于上届2019年区选同一时间的60.36%。全港18区中,最高投票率的是观塘区,达24.82%。
对于今届区选投票率能否达到北京参考新选制的立法会选举所订下至少3成的目标,备受关注。港府为了力谷区选,大洒公帑几乎总动员出招,由高官、公务员、公共场所、交通公具、学校以至政商界、演艺等出尽人力物力落广告宣传,包括投票日前夕举行了「区选缤纷日」,召集近百名知名歌手和艺人在西九举办大型音乐会。另于投票日当日,向逾180间长者中心分别每暑间发放一笔过2万元资助,为长者提供投票接送服务,涉及360万港元;以及向已投票选民派发政府心意谢等。政务司司长陈国基日前表示,不会估计投票率,亦没有硬指标。
据港府立法会文件,2023-24年度选举事务处已预算整体开支约14.1亿元,其中选举开支约 11.5亿元,均高于 2019年区议会选举的财政年度(整体开支约 8亿元)及选举开支约6亿元)。
但值得留意是,重整选制后,今届区议会「地方选区」数量由上届的 452个,大削至44个,当中并无任何非建制派人士获「入闸」成为候选人。至于全新项目地区委员会界, 全由港府委任的「三会」(地区委员会即分区委员会、防火委员会和灭罪委员会)委员以「全票制」互选产生,投票率高达逾9成,与民间直选情况大相径庭。
记者:李若如 编辑:李荣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