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全國人大會議通過「完善香港選舉制度」的《決定》,其中將設立候選人資格「審查委員會」。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譚惠珠周一(15日)受訪時說,委員會的決定不容易被司法覆核。不過行政會議成員、資深大律師湯家驊認為,審查過程應公開透明,不希望摒除司法覆核的空間。但有學者直言,現時香港全是「假選舉」,有否上訴已無分別。(文海欣 報道)
在全國人大會議通過「完善香港選舉制度」的《決定》中,包括設立候選人資格審查委員會,審查選舉委員會委員、行政長官和立法會議員候選人的資格,意味或取代以往選舉主任角色。至於資格審查委員會的組成和決定準則,則未有定案。
譚惠珠:資格審查委員會決定不容易被司法覆核
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譚惠珠周一(15日)出席電台節目時,被問到有關資格審查委員會的決定能否被司法審核,譚惠珠說,該委員會不是行政機關,其決定不容易被司法覆核。
譚惠珠說:是否可以司法覆核?我自己的看法傾向不會太容易。其決定有沒有機制制衡?其決定是有機制可制衡,事實、真理便可制衡。
全國人大常委譚耀宗同樣認為,資格審查委員會掌握最後決定,未必適合容許司法挑戰。
鍾劍華:都是假選舉 有否上訴已無分別
香港民意研究所副行政總裁鍾劍華接受本台訪問時說,討論資格審查委員會的批准或DQ決定有否上訴機制意義不大,因現在香港所有人的政治權利其實都已被剝奪。
鍾劍華說:就算他容許你上訴或覆核,即使覆核完,你再選都仍然要讓他審查,那個過程可以沒完沒了。他只要繼續DQ你,不讓你通過,你就再覆核。所以這個爭論已經沒有甚麼意義,有否覆核權都是整個機制令到選舉有篩選機制,而篩選機制整個決定都不受香港人決定,所以都是假選舉。
湯家驊:不希望摒除司法覆核的空間
多個中央部門周一起一連三日在香港舉行專題座談會,就全國人大通過修改選舉制度的決定作講解,並稱聽取意見。國務院港澳辦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張曉明、全國人大法工委副主任張勇等中央官員均有出席。
會上,港澳辦常務副主任張曉明說,意見必須要以人大的決定作為基礎,討論「不能夠天馬行空」。
一連三日的座談會共60多場,約談將超過1千人。周一出席的都是一眾建制派中人及高官,包括政務司司長張建宗、行政會議成員湯家驊、長和主席李澤鉅、民建聯主席李慧琼、立法會議員盧偉國、鄉事派陳月明,以及區議會選舉中落敗的陳穎欣等。
對於資格審查委員會的決定是否存在覆核空間,湯家驊認為審查過程應公開透明,不希望摒除司法覆核的空間。他又指在會上提出希望保留選委會中部分區議會席位的建議,認為取消選委會中117個區議會議席不太公平,但他只建議保留36席,於18區中各選出2名選委。官員對此並無甚麼回應。
過去香港也有成功覆核參選資格的案例,例如在2018年立法會補選,工黨前成員劉小麗、前香港眾志周庭及劉穎匤同樣被選舉主任撤銷參選資格,其後他們提出選舉呈請,最終高等法院裁定他們勝訴。若日後資格審查委員會就是最終決定,參選人或難以再從這些途徑進行上訴。
林鄭:一年內要完成修改選舉制度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接受多間親中媒體專訪時則說,委員會的層次一定高過選舉主任,亦不會只是一個人。她續透露傾向以一條綜合條例草案的方式,處理修改選舉制度,強調一定要在12個月內完成所有工作;又引述立法會主席梁君彥指議會將「開快車」審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