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智英案】以「核武」喻中国缺「道德权威」 无意主张对中国发动冷战
2024.12.02
壹传媒创办人黎智英及3间与《苹果日报》相关的公司,被控「串谋勾结外国势力」及「串谋刊印煽动刊物」等罪,周一(12月2日)踏入第100天审讯,黎智英第8日作供。提到在《国安法》生效后的「国际支持」,黎指是阻止对香港自由的侵蚀;就辩方问他如何阻止时,黎就回应自己心中没有特定方式,并直言「我们已很绝望,所以甚么支持都可以」。另外,辩方提到黎智英曾在访美期间,参与「保卫民主基金会」(FDD)座谈会,谈及中美「冷战」、美国拥有「核武」;他解释自己无意主张对中国发动冷战,所指的「冷战」是指中美「价值观之战」,他只是比喻美国站在道德高地;惟法官杜丽冰质疑美国透过道德权威,如何可在「一分钟内解决中国」;黎回应自己比喻过分夸张。
重申从没有给予陈梓华任何「奖励」
辩方先展示陈梓华于2019年10月11日的月结单,显示一笔以支票入帐14.4万元;黎智英确认是其助手Mark Simon代表他,赞助陈梓华的报纸展覧,而当时他尚未认识陈梓华。黎另确认,Mark Simon亦代表他支付刘祖廸及陈梓华前往台北的旅费。就他早前否认把公司转让给陈梓华,是作为陈要求外国制裁的奖励,黎重申从没有给予陈任何「奖励」,同时确认在2019年社运中,黎因李柱铭缘故,认为陈梓华属前线勇武示威者当中的保守派,一直至二人最后见面,仍持相同想法。
就黎早前供称,其Twitter帐户是由前《苹果》专栏作家李兆富协助创立及经营,而由于他不懂何谓「Retweet」(转发)、「Hashtag」(标签)及追踪其他帐户,故有关部分全权由李处理。辩方展示黎的Twitter 帐户于2020年6月15日的帖文,内容提到有不同国籍及政治理念的政客,在「@ipacglobal」联手解决「世界上最大的地缘政治问题」;辩方展示黎与李兆富在帖文发布前的WhatsApp对话,内容并无提及IPAC(对华政策跨国议会联盟);黎庭上回应,他当时根本不知道IPAC是甚么,可能是李兆富在没征询其同意下,撰写并发布有关帖文。
法官质疑李兆富熟悉黎要求 必知黎不认识IPAC
法官李运腾关注,黎有否指示李兆富如何管理Twitter;黎回应指李曾为他工作多年,熟悉其要求,两人间有默契,李一开始可能也会先征求同意,但后来已自行处理。另一法官杜丽冰就质疑,既然李兆富熟悉黎的要求,他必然知道黎不认识IPAC,而在帖文提及或宣传新组织前,必然会先征求同意,否则不合常理。黎回应时重申,当时相信李兆富,相信对方会为他发布合适帖文。
辩方之后追问黎看到帖文时,有否认知IPAC的重要,黎就强调自己直至受审时,才知悉IPAC这个组织,他也没就此向李查问;辩方之后展示2020年7月17日的帖文,内容提及「安全港法案」及「人民自由与选择法案」,黎智英再指案发时他不知悉有关法案,有关内容是李兆富自行加上。
黎重申当时不知道刘祖廸与SWHK有联系
辩方另展示黎Twitter帐户于2020年7月21日直接转发IPAC的帖文,黎同指是李兆富自行转发,他不知悉IPAC;法官李运腾就关注,《国安法》当时已生效,黎是否认为争取国际支持仍然重要?黎确认,但指已无法阻止《国安法》推行,并在辩方提问下回应,指当时的「国际支持」是指阻止对香港自由的侵蚀,而他心中没有特定支持方式,并直言「我们已很绝望,所以甚么支持都可以」(we are desperate so any support will be good)。
另外,就辩方展示黎的帖文曾转发「揽炒巴」刘祖廸接受《苹果》英文版专访,而帖文内容指刘只有26岁,但有智慧判断自己需要担当的角色,同时配上「#StandWithHongKong」标籖;黎确认帖文内容由他撰写,但SWHK标签则是由李兆富加上,他当时不知道刘祖廸与SWHK有联系,他只关心帖文内容,并不关心组织名称,又解释自己没阅读帖文转发的文章,撰文前只读过中文版专访,内文没有提及刘与SWHK有关,他只解读专访配图中「STAND WITH HONG KONG UNTIL DAWN」为标语口号而非组织。
以「核武」比喻「道德权威」 黎回应自己可能比喻过分夸大
辩方其后展示黎智英访美会见时任副总统彭斯(Mike Pence)及时任国务卿蓬佩奥(Mike Pompeo)后,于2019年7月10日在美国与「保卫民主基金会」对谈的誊本,内容提到美国与中国交涉时应该运用「道德权威」(moral authority)。黎确认,并指至今仍如此相信,与他早前称要站在道德高地示威的说法同出一辙,而他在对谈中所指「西方国家的武器」,亦是指「道德权威」。
至于黎在对谈提及「冷战」及「核武」,黎强调自己只是以「核武」比喻「道德权威」,「冷战」则指中国与美国特朗普政府已形成的「价值观之战」,并在辩方追问他是否在主张对中国发动「冷战」时指,「冷战」当时经已成形,自己只是支持而非主张。
法官杜丽冰问及「道德权威」的意思,黎指是「公正」、「公平」、「公义」、「活在真相中」及「在人类尊严的正确一方」,并同意辩方指,他是暗指中国缺乏「道德权威」。不过,法官杜丽冰就质疑,黎对谈中提及若有「核武」,「美国可在一分钟内解决中国」,黎则重申自己只是作出比喻,就如他在另一句是指「就像是中国无武器上战场,而美国有核武」(It's like they are going to the battle without any weapon, and you have the nuclear weapon),直言中国在现实中拥有核武,但没有「道德权威」,反映只是一个比喻说法。至于为何「道德权威」可在一分钟内解决中国,黎回应自己可能比喻过分夸大。
法官李素兰就问及黎为何要用「核武」做比喻;黎回答:「若我用其他比喻,你同样会问我同一问题」,重申只是用夸张手法强调重点。惟李素兰法官续指,法庭要数次追问才明白其用意,质疑当天现场观众是否能理解「核武」只是比喻;黎重申所有人都知中国拥有核武,而其比喻是中国没有核武。
黎同意在主张一个贸易战的新面向
辩方庭上亦展示黎于2020年9月30日在《华尔街日报》发表的文章,倡议美国与中国贸易协商时连系人权及道德价值,黎确认其想法,指这样做能够改变中国,令中国在世界贸易上依从「国际核心价值体系」,包括法治、透明度和合约精神等,对中国及其他人民都有益处,又指自己无意主张中美贸易战,因贸易战当时已展开,并同意法官李运腾指,他是在主张一个贸易战的新面向。
至于法官李运腾关注该文章中最后提到「economy implosion」(经济爆破),辩方问黎从何得知有关概念,黎指自己根本毋须「得知」,解释文章只是强调若中国经济爆破,其政权正当性就会崩塌。就法官杜丽冰问黎「经济爆破」是否其原创想法,黎指即使自己是从别处听来,在写文章时也没特别去想。
「外国势力」是指国际社会支持为港发声及谴责中国
另一篇黎于2020年2月19日在《华尔街日报》发表的文章就提及,中美间的贸易问题源于不信任,因美国自由透明,相反中国欠缺诚信;黎解释,他希望透过文章「使真相自行彰显」,无意请求美国做任何事情。而就黎于2020年5月11日接受台湾节目「乡民来冲康」访问,被主持问及他有否受外国政府或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影响,黎当时指:「我们很想CIA,我很想美国影响我们,我很想英国影响我们,我很想外国影响我们,因为为甚么呢?他们的支持是我们唯一能够撑下去的,外国的势力是现在我们非常需要,让我们撑下去的。」
法官杜丽冰关注,为何CIA能帮助运动持续下去;黎指当时有谣言指控他及其他香港人受CIA指示故上街游行,但他其实并非指CIA实际有影响香港的游行,只是指如有任何「影响」,就只会是来自国际社会的支持。法官李素兰就质疑,黎如何能担保美国没有影响游行?黎回应,如果真的有所有人都会知道。李素兰再质疑为何黎不直接对主持表示外国从没影响香港;黎就重申,他只是回应不真实的谣言。辩方就引述在同一访问中,黎智英紧接表示:「美国可以叫200万人出来,她反正这样做,不如叫大陆200万人出来啊」;黎确认他当时认为,美国要影响200万市民上街是不可能,并在法官李素兰追问下重申,他所指的「外国势力」是国际社会的支持,形式包括为香港发声、与中国谈判及谴责中国。案件周二(3日)续审。
案件编号:HCCC51/2022
编辑:施芷珊 网编:毕子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