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消費者委員會最新一期《選擇》月刊檢驗廁紙質素,個別測試項目採用中國標準,而非國際標準作為測試準則,令人回憶起上個月「農夫山泉」施壓後,消委會「特事特辦」的爭議。而消委會今次同樣未能有效回應公眾疑慮,加深公眾對其公信力的質疑。評論就指,消委會的廁紙測試報告沿用一貫研究方法,就個別事件而批評消委會並「不公道」。
香港消委會周一(20日)宣布25款卷裝廁紙測試結果,記者兩次問總幹事黃鳳嫺,消委會採用中國標準為測試準則,會否加深公眾對其公信力的質疑,但黃鳳嫺對問題未能有效回應。
《NOW TV》記者:「上一次農夫山泉用內地標準設了一個新的分類,今日廁紙的測試亦有用內地標準,這個與評分標準改善是否有關?會否擔心消委會的公信力受影響?」
黃鳳嫺說:「我們測試每一個產品時都是根據不同的國際標準作參考,從而選取相關的標準進行測試……」
《Yahoo新聞》記者:「剛剛提到有參考國際標準ISO,之後才選用中國標準,又說這兩個標準應該類近,那內地的標準是較ISO寬鬆或嚴謹?」
黃鳳嫺說:「正如我剛才所說,我們會每做一個產品測試時,都根據產品本身的標準,如果有標準,我們會以此為據;還有是會選擇國際通用的標準,比較測試中我們會用通用的﹑清晰的﹑客觀的標準去進行測試。」
消委會:中國標準在個別測試項目更客觀﹑更齊全
總結黃鳳嫺在記者會上的發言,她提到中國標準GBT20810在測試廁紙的容易沖散程度﹑粉塵量和柔軟值這3個項目中更客觀,不似國際標準ISO12625般倚靠研究人員主觀地記錄數據,而是能夠以實驗方法檢測,因此最新報告採用了多個中國和國際標準檢驗廁紙質素。
翻查紀錄,消委會在2013年和2018年都曾測試過市面上售賣的卷裝廁紙,同樣有用中國標準GBT20810,而且研究方法和測試項目與今次非常相似。
之後,黃鳳嫺接受港台節目《千禧年代》訪問時,再次解釋中國標準的優勢,指大陸生產的廁紙要求在包裝上列明尺吋、層數格數、淨重、保質期等資料,但是香港生產的廁紙以上資訊並不齊全,提議香港應該參考大陸的做法。
她說:「香港好多廁紙都是在內地生產,希望跟同一個標準,方便消費者『蘋果對蘋果』的去比較。」
分析:沿用一貫研究方法 就個別事件批評消委會「不公道」
前大學教授黃偉國博士分析,消委會的廁紙測試報告沿用一貫研究方法,就個別事件而批評消委會並「不公道」。
黃偉國說:「其實今次2024年的報告都是用同一標準,沒有搬龍門,今次測試廁紙的報告,我相信她是以專業和科學的方式去進行測試。因為上次『農夫山泉』樽裝水事件, 導致今次同樣用中國標準,而受到很多人批評,單就個別事件而言對消委會不公道。」
但黃偉國亦提及,「農夫山泉」對消委會聲譽的損害仍在,如果消委會未能夠提出具體做法,「免疫」於大企業向其施加的政治壓力,那消委會日後仍然會成為社會關注的話題;只有回歸科學化產品質素評估,才有機會挽回市民信心。
消委會上月測試瓶裝水,發現「農夫山泉」在消毒劑殘餘及副產品測試中,檢出每公升3微克溴酸鹽,達歐盟標準上限。「農夫山泉」發律師信,指消委會使用的標準有誤,令公司造成重大損失。及後消委會「跪低」,把「農夫山泉」歸入「飲用天然水」,評分由4.5星提升至5星,並向「農夫山泉」致歉。
記者:江穎(華盛頓)﹑陸南才 編輯:施芷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