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公園獲政府補助仍年蝕7千萬 分析:沒即時倒閉危機惟前景堪憂

記者:梁銘康(英國)
2024.12.03

近年陷入財政危機的香港海洋公園近日公布去年業績,在入場人次及收入創5年新高下,整體仍錄得逾7100萬(港元,下同)虧損。海洋公園主席龐建貽周二(3日)在立法會被質詢時承認,去年單是營運近年新開的「水上樂園」就錄得2億多虧損,但獲政府資助2.8億「填氹」才錄得上述虧損數字。有分析認為,海洋公園公布的數字並不能反映其實際財政情況,雖然未有即時倒閉危機,但前景仍然堪憂。

園方:收入創5年新高 核數師「戴頭盔」:無法表達意見

海洋公園在1977年開業至今,40多年來一直是不少香港人的集體回憶,但近年它卻屢陷財困危機,引發社會對其是否應「執笠」的討論。公園在上周四(11月28日)公布去年業績,有關新聞稿首先連番報喜,包括入場人次及收入同創5年新高、非本地訪客按年升逾3倍,商品銷售及餐飲收入亦分別上升約3成。但儘管「喜訊」連連,海洋公園去年6月30日至今年6月30日,仍然錄得7160萬元虧損,而樂園的實際虧損數字有不少值得質疑之處。

首先,為海洋公園核數的安永會計師事務所(Ernst & Young)在財務報表中,多處表明「無法表示意見」(Disclaimer of Opinion),代表安永未能確認有關報表「公允」,包括將部分「減值撥回」列為帳面收入,有關部分涉款超過2.7億。

財務報表未仔細交代收入含2.8億政府補助

另一方面,財務報表中一項收入亦未有詳細交代,就是港府以「私營企業臨時就業安排」及「保育及教育補助計劃」名義,向海洋公園提供2.85億元的補助。有關政府補助將持續至2026年,之後海洋公園就要「自生自滅」。換而言之,若非政府提供補貼,去年海洋公園錄得的虧損應該遠多於7160萬,3年前新開的水上樂園,是虧損重災區。

議員、局長、海洋公園主席委員會上針鋒相對

立法會經濟發展事務委員會周二(3日)討論海洋公園發展時,就發生立法會「完善」後罕見的辯論場面。海洋公園主席龐建貽被「實政圓桌」田北辰質詢時,文化、體育及旅遊局長楊潤雄一度嘗試「搶答」解圍。

田北辰問:「據我理解,你們今天其實所有陸上活動、包括保育,已經可以達到收支平衡。而政府的2.8億資助,只不過是要來抵消水上樂園每年2億多的虧蝕。而你剛才開場白,很明顯『水上樂園』這四個字,碰都沒有碰過,大家心中有數。我這個理解正不正確?」

龐建貽說:「我們其實10月中開始,已經關了我們的水上樂園,人手也沒有減少。我們調了過去海洋公園那邊,譬如幫我們『哈佬喂』、幫我們那些……」

當海洋公園主席龐建貽嘗試解釋,水上樂園10月停運半年期間的安排時,再被田北辰打斷。

田北辰再問:「你關了冬天之後,虧蝕多少?你不可以透露虧蝕多少?今天你來立法會,我問你水上樂園虧蝕多少?你這樣也說不出。」

龐建貽再回答:「是虧蝕兩億多。」

田北辰說:「好,那就是說,如果你們不用繼續揹起水上樂園的虧蝕,就算沒有了政府資助,加上熊貓經濟效應,你們長遠應該可以自負盈虧、真正上岸啦。」

2 (6).jpg
海洋公園主席龐建貽周二(3日)在立法會承認,單計近年重建的水上樂園,去年就錄得逾2億虧蝕;但港府以「保育及教育補助計劃」向海洋公園提供的2.8億元資助,幾乎成功為海洋公園「填氹」。(海洋公園水上樂園Facebook)

其後就到田北辰與楊潤雄「針鋒相對」。

田北辰問:「剛才龐主席說得很清楚,如果繼續背負水上樂園,沒有了政府資助很難生存下去。到最後,園區破產,54億貸款政府都要撇帳。不如政府康文署正式接管水上樂園,因為畢竟舉辦一個水上康樂活動,跟保育各方面都沒有關係,跟游泳池都差不多,可以減少園區的借貸。你們可否考慮這一點呢?」

楊潤雄答:「 主席,第一件事,田議員說的是自己個人意見。我聽不到龐主席說他會倒閉,他會做不住……我願意回答,但我覺得不應該說現在人家說要倒閉。」

3.png
龐建貽在立法會上交代水上樂園停運半年的安排時,被議員田北辰多番追問,其後文體旅局長楊潤雄亦與田「針鋒相對」。(粵語組製圖)

評論:所得數字乃會計手法

財經評論員利世民分析海洋公園業績後,認為海洋公園得出的虧損數字未能反映其實際情況。

利世民說:「其實這很明顯是一個會計上的手法,做到好像有錢賺,但其實你看它經營收入和經營支出,就很明顯它仍然是經營支出成本太高。」

2028年起須開始向政府還錢

他認為即使如田北辰所提議,由政府「接管」水上樂園,雖然能夠「止血」,但就會變成由納稅人為海洋公園「埋單」。而雖然海洋公園現時報稱仍持有逾16億現金,無即時倒閉的風險,但財政前景仍然值得憂慮。

利世民說:「問題就是每年虧錢,你可以拖延多久呢?如果能夠達到收支平衡,你都可以慢慢攤分那些固定資產的回報,就當回報率低一點,但現在的情況似乎是一個死局。但是到了2028年開始,其實它要還錢(予港府),開始還錢的時候,我覺得海洋公園的財政壓力將會更加嚴重。」

海洋公園及港府現時均希望「熊貓經濟」能夠挽回劣勢,但利世民引述網民嘲諷,「熊貓經濟有用,成都一早發過豬頭」,認為港府現時也「泥菩薩過江」;如港府再為救海洋公園而不斷「泵水」,亦有違當初要海洋公園獨立運作、自負盈虧的原意。

編輯:施芷珊 網編:畢子默

新增評論

請將評論填寫在如下表格中。 評論必須符合自由亞洲電台的 《使用條款》並經管理員通過後方能顯示。因此,評論將不會在您提交後即時出現。自由亞洲電台對網友評論的內容不負任何責任。敬請各位尊重他人觀點並嚴守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