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貧富差距創近50年新高

0:00 / 0:00

根據香港政府最新的統計顯示,貧富差距的堅尼系數,去年創下近50年新高,排名全球第二。(譚麗 報道)

政府統計處周五(9日)公布統計,香港2016年度堅尼系數錄得0.539,較2011年上升0.002,是45年以來新高。但是計算若加入稅項及福利轉移後,堅尼系數則為0.473,與過去相差不遠。

最富有市民每月個人收入68,000元,而最貧窮的是月入是5,250元,相差近12倍。若果以住戶月入中位數計算,最富有的住戶每月收入是112,400元,但最貧窮住戶只得2,560元,差距43倍。

扶貧委員會關愛基金專責小組主席羅致光接受本台訪問時表示,去年的堅尼系數相比2011年,升幅其實不大,而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因為香港的退休人士增加。

羅致光說:最主要是因爲1人家庭和2人家庭的增幅變大,原因是由於退休人士增加,所以堅尼系數反映現在高齡化社會,家庭人數開始減少。

羅致光認爲,堅尼系數是反映香港收入不均的問題,若要計算香港的貧富懸殊情況,不能單一依靠收入作爲衡量指標。

羅致光說:如果我們只看很簡單的堅尼系數,不理會家庭人數的變化,堅尼系數自然會上升。當然香港貧富懸殊的問題一直比較嚴重,但相較5年前的數據,並不是大家想的那麽嚴重。所以收入不均是因爲有人退休了,(這些人)自然沒有收入,數字就是反映了老齡化所面對的挑戰。

中文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太量接受本台訪問指,堅尼系數以收入作爲唯一指標,並未能真正反映香港社會的實際貧富懸殊。由於當中仍未扣除稅項及福利轉移,因此與真實數據是有落差。

莊太量說:堅尼系數只是研究收入,並未研究大家(民眾)的收益。高收入人士需要納稅,也不能入住公屋。收入數據無法反映低層市民的房屋保障,也無法反映高收入人士繳交稅項和沒有福利等情況。

堅尼系數以住戶收入作爲指標,介乎0至1之間,數值愈大反映差距愈大。而根據聯合國定義,系數高過0.4的警戒線,社會貧富差距就出現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