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34】台劇團無懼《國安法》陰霾 重演六四主題舞台劇

2023.05.31
【六四34】台劇團無懼《國安法》陰霾 重演六四主題舞台劇 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與台灣的「曉劇場」合作,在六四34周年前夕,重演在香港無法公演的六四舞台劇《5月35日》。
「曉劇場」提供

在六四34周年前夕,台灣劇團重演在香港無法公演的六四舞台劇《5月35日》,6場票房全滿。主辦單位相信,隨著中國對台灣及世界的威脅和影響越廣,使「六四」為主題的舞台劇更有吸引力。劇團導演和演員無懼《國安法》的潛在風險,甘願放棄香港市場,也想把天安門遇難者母親的故事,告訴更多人。

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與台灣的「曉劇場」合作,在六四34周年前夕,重演以天安門難屬為主題、講述遇難學生母親臨終前,想到天安門廣場拜祭兒子的六四舞台劇《5月35日》。

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秘書長邱伊翎表示,去年在台灣播放港版《5月35日》影片,引起很大迴響,當時已構思在台灣重演。今年計劃公演共6場,全部爆滿,反應比去年更佳,相信是隨著中國對全球威脅越大,使更多人關注中國和香港人權的主題。

邱伊翎說:我們不是只在講六四,而是會去談更多更廣泛的人權議題,李明哲的事件、富察和楊智淵等,有越來越多的人,他們入境中國或者香港,可能就會面臨到人身安全的危險。在《國安法》實施之後,中國政府不斷擴大法律的管轄權,可以逮捕更多外國人,甚至包括台灣人,即使不入境中國跟香港,在歐洲或其他國家,你可能也都會被中國政府要求,送到中國去接受法律的審判,越來越多的人可以去感同身受,不可能是跟我沒有關係的。

中國對全球威脅增加 令《535日》重演反應佳 

邱伊翎表示,以往在台灣,主要是人權團體關注六四事件和中國人權狀況,希望今次重演六四有關的舞台劇,能吸引平時較少接觸中國敏感政治話題的台灣人關注。

邱伊翎說:中國的人權議題,其實並不是我們自己關起門來不去管它,它就不會影響到我們。事實上,它會影響到整個區域,甚至是全球的人權的現況。一般的老百姓完全不碰政治,但是可能在他的日常生活中,他還是會去面臨到家人或親友,都會用各種方式和理由,限制他有甚麼話該講,有甚麼話不該講,或可不可以去悼念。對自由的壓迫和管控,其實是無所不在的。

她表示,在找尋劇場合作時,沒有劇團因為《港區國安法》的風險而拒絕,但會特別安排廣東話讀白的香港演員配戴面具。

台版《535日》導演:自由價更高 甘願放棄在中港的合作

「曉劇場」兼台版《5月35日》導演鍾伯淵表示,決定參與計劃時,已考慮或不能再到香港。他表示有如此決心,與他不只一次體會大陸對自由的打壓有關。在2020年台灣大選投票日前夕,在澳門被查問的經驗,讓他更珍惜自由的可貴。

鍾伯淵說:護照上面我有貼「Republic of Taiwan」,一直以來去到各國,都沒有遇到有人要求我把它撕掉。2020年當我到澳門的時候,就被帶進小房間裡面質問,要我把它撕掉,他們就放行我。隔天晚上我再回來台灣,看到我的朋友時,我就哭出來了。其實你會很恐懼,你不敢跟任何人說的恐懼感,狀況比你i想像中還要嚴重。在那次的經驗之後,我認為自由是很重要的,我希望持續的去彰顯永遠都可以發出來的聲音,而不要封閉我自己說話的權利。好像現在不能去香港了,那我就先不要了。

台版《535日》將加入台灣和香港抗爭元素

雖然六四事件已發生34年,但鍾伯淵認為,《5月35日》通過遇難者母親「小林」,充份表達天安門難屬多年來被打壓的情況和傷痛。又說,六四事件既是歷史,也能反映當代的人權情況。在台公演的版本,除了談六四,也加入台灣和香港的抗爭歷史元素。

鍾伯淵說:這次演出我們要模糊那個界線,「小林」聽的台語歌,是台語禁歌,會牽涉到228事件的時候,白色恐怖的台語禁歌。觀眾會在舞台上面看到一把折爛的傘,代表曾經有過的「雨傘革命」;花瓶裡有一束枯掉的太陽花等,所有關於抗爭的意象,都會在舞台上呈現。利用當代這些歷史融合戲裡面來,它不只是一個單一的,或許透過這個故事,也可以讓觀眾思考,我要經濟掛帥,還是要人權掛帥。

飾演遇難學生母親「小林」的表演者梁德翔表示,理解這次表演的題材敏感,但強調作為演員,不是要做政治抗爭,只是想呈現母親對兒子的愛,沒有因安全和不能再入境香港等問題影響演出。

記者:陳子非/淳音 責編:李世民 網編:劉定堅

新增評論

請將評論填寫在如下表格中。 評論必須符合自由亞洲電台的 《使用條款》並經管理員通過後方能顯示。因此,評論將不會在您提交後即時出現。自由亞洲電台對網友評論的內容不負任何責任。敬請各位尊重他人觀點並嚴守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