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大選前哨戰 藍綠兩營悉力以赴

0:00 / 0:00

周六(24日)的九合一選舉,是2年後誰主台灣的一次重要戰役。因而備受各方關注,藍綠兩營亦拼力爭取佳績。在目前兩岸關係日趨惡化下,相關議題或能影響候選人的選情。不過有民間團體認為,即使結果可視為總統大選的參考,但並不影響到中間選民的投票。(文宇晴 報道)

台灣於周六(24日)舉行的九合一選舉,雖然屬地方選舉,但其結果被視為2年後總統大選的風向指標,加上較早前執政黨民進黨有聲音稱,北京當局介入選舉,並「金援」部分參選人,加上兩岸關係日趨緊張之際,選舉更引起關注。

本身是智庫「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助理研究員的軍事專家李正修表示,中美經貿摩擦持續升級,台海局勢亦不明朗。台灣民眾普遍認為,藍營國民黨與北京關係較為親近,若今次的選舉較多藍營候選人勝出,意味著在2年後的總統大選,國民黨要重奪執政機會大增。

李正修指出,今屆的九合一選舉,其中涉及到的兩岸關係議題,或多或少會對選情有影響。

李正修說︰因為兩岸僵局衝突其實不止只有影響到兩岸關係而已,會波及到台灣的外交關係,即邦交國,就不只是單純的兩岸之間的問題。讓我們更有警覺,如果說蔡政府不願意更改目前兩岸政策步調和路線的話,坦白講真的會嚴重影響到蔡英文尋求連任的可能。

台灣聯合國協進會WHO宣達團發言人曾琮愷卻認為,雖然九合一選舉結果可作為總統大選結果的參考,不過對於不少中間選民來說,九合一選舉是投票選出能為自己發聲,或者是能為自己服務的地區代表,而不是純粹支持某一個政黨。因而會著重看地區候選人的政績,而非以兩岸關係作為競選口號的候選人,便能獲得更多選民的支持。

曾琮愷說︰地方選舉,當然對於兩黨來說,搶地方縣市長的當選席位越多,當然對總統大選有非常大的影響,即2020年的會有很好的基礎。但是不會用兩岸關係作為決戰,因為現在很多人都不一定是國民黨或民進黨的支持者,他們是中間選民。事實上這個地方選舉,你用兩岸關係是可以讓各自雙方的深藍深綠支持者出來,可是對選地方的候選人沒有多大的幫忙。

台灣選舉結局往往出人意表,未到最後一刻可能都未能分出勝負,甚至會因為選前發生的一些事件,觸發選民的投票意向。

就在選舉前,電影界的盛事「台灣金馬獎」就發生了政治風波。電影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得主、台灣導演傅榆,在上台領獎時發表「統獨」的言論,以及上屆金馬影帝涂們在頒獎時提及台灣為「中國台灣」的言論,引發爭議,亦觸動兩岸政治敏感神經。

獨立中文筆會的創會會長貝嶺指出,金馬獎是對兩岸文化藝術、電影等交流產生影響。本身對台灣的選舉影響是很微弱的,畢竟金馬獎是一個電影精英的一個評選。

貝嶺說︰選舉聚焦在政治層面,等於是對於民進黨政府的信任投票。今年金馬獎所呈現出來的問題,其實是代表台灣民意裡一個被壓抑已久的部分,就是台灣沒有國際地位。選舉只是的,兩岸在這個巨大的鴻溝,其影響超越這個選舉。會持續後兩年,民進黨執政所面對的困境。

「九合一選舉」,即將在一天內選出直轄市長、縣市長、直轄市議員、縣市議員、鄉鎮市長、鄉鎮市民代表、村里長、直轄市原住民區長、區民代表;屆時亦會進行10個公投。今次的選舉,是現任總統蔡英文自2016年5月20日上任後的首國全國性選舉,也是2020總統大選的前哨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