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向美國軍購有近8億美元「準備金」未退還 審計部促軍方設法討回
台灣一直以來都向美國採購武器,依規定要先付一定比例的「合約終止準備金」,即是類似「按金」。據審計部審核報告顯示,美國未退還的準備金達7.9億美元。前軍方將令指出,是因近年美國方面大量延期付運的結果。軍事專家解釋,美國對軍購的「準備金」全世界一視同仁,加上台灣銀行體制及軍事問題,無法以「招標」方式,才導致這樣的結果。
美國對台軍售「合約終止準備金」,有近8億美元未歸還台灣,引起國民黨立委和審計部關注,要求國防部提出對策。
空軍前副司令張延廷向本台表示,受國際局勢影響,美國對台有19筆軍售、共計190億美元延期付運,預計要遲至2027年或更晚才能交貨。
張延廷說:「我們錢付了貨未到是因為烏克蘭戰爭,另外一個以巴衝突,以色列也要了一些過去,她(美國)要支應這兩個地方。尤其是烏克蘭消耗非常的大,他對的是俄羅斯,俄羅斯火力無限,烏克蘭火力非常的捉襟見肘應付不過來,他都往那邊弄,我們台灣就會受到影響。」
部分國家以銀行信用狀代替現金「準備金」
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揭仲表示,美國執行軍售制度時,跟所有國家簽的「發價書」條款是固定的,特別是有關財務上對所有國家一視同仁,這些規定不是針台灣。
他指出,所謂「準備金」,就是先將軍售案一定比例金額匯給美國,防止一旦出現通貨膨漲令經費增加,通常這筆「準備金」都不使用,待全案結束後便退還;而部分國家則以銀行信用狀,代替將現金存在美國。
揭仲說:「如果說美國允許,合約準備金用銀行信用狀的方式的話,代表說錢我們不必真的存在美國銀行,有狀況的時候國內才想辦法支付就可以。這樣的話錢可以早點回到國內,變成中央政府的歲入,國防部編預算的時候這個部分可以不用編那麼高。主要的因素是我們國內的銀行,都沒有辦法取得相關的資格,使他開出的信用狀能被美國政府接受。」
國防部:去年推動以擔保信用狀取代準備金
他表示,像以色列、日本等盟國要購買軍備時,如果覺得自己國防科技足以掌握武器發展情形,會採用國際投標方式而不透過軍售制度,避開準備金問題。
揭仲說:「我們最主要是對於先進武器技術的掌握不夠,譬如負責採購案的軍官,沒有辦法完全掌握目前武器科技發展的程度,所以沒辦法做全案的專案管理,所以要請美國政府幫忙我們做專案管理。所謂的軍售其實就是委託美國國防部,幫我們做整個武器採購的專案管理。」
國防部回應表示,去年開始推動以擔保信用狀取代準備金計劃。不過,審計部指出這計劃未能成功最大問題,是台灣的銀行海外分支機構,都無取得美國貨幣管理局核發的聯邦執照,不符美方對承作銀行資格規範。
記者:鍾廣政(台北) 編輯:李榮添 網編:程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