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軍擬研製具「源頭打擊」功能導彈 抵禦大陸軍事威脅
在台灣,國防部拒絕正面回應已編列2千億新台幣特別預算,量產可具備對中國進行「源頭打擊」功能的導彈的報道。台灣多家傳媒引述消息指,有關計劃已獲蔡英文總統支持,並已報請行政院審核。台灣空軍前將領認為,台灣如具備催毀大陸一千公里以內軍事目標能力,在解放軍攻台時,便可爭取時間等候美軍和國際馳援。
台灣國防部軍事發言人史順文,周二(24日)在記者會上,對於軍方是否編列2千億新台幣特別預算量產中長程飛彈時,並未正面回應。
台國防部拒證實計劃量產可對中國「源頭打擊」功能的導彈
史順文說:國防部依照防衛固守、重層嚇阻的軍事戰略指導,審慎的規劃籌建各項建軍備戰的需求,來因應敵情的威脅確保國家的安全。有關於明年度國防預算編列的內容及額度,目前都還在行政院的審議程序,國防部對於這些憶測不作評論。
史順文強調,軍方有信心可應付敵人威脅,守護台灣的安全。
史順文說:國軍的核心價值是建立在努力不懈的訓練,以及保家衛國的信念,面對當前敵人的威脅,國軍是抱持自己的國家自己守護的態度,穩健推動整體建軍備戰的工作。國軍有心信也有能力,可以排除任何對國家的威脅,保障國人生命財產的安全,也希望國人能夠共同支持。

台媒指國防部特別預算獲蔡英文支持
兩岸軍事形勢持續緊張,台媒周一(23日)報道,台灣的國防部決定編列金額高達2,000億元新台幣的特別預算研製導彈。該特別預算案特別強調對大陸具備「源頭打擊」能力,主要是支援中科院研製量產的各型導彈,包括雄二E型、反制導彈及各型防空與制海導彈。報道指,編列特別預算獲得蔡英文總統支持,同時報請行政院審核。
空軍前副司令解釋「源頭打擊」飛彈的功能
台灣空軍前副司令張延廷接受訪問時解釋說,飛彈可分為兩類,一種是防空和反艦飛彈,用於破壞戰機和軍艦,另一種則是「源頭打擊」飛彈,用於破壞包括:雷達站、飛彈陣地、機場設施、港口等重要的政軍目標,這也是台灣目前非常需要的飛彈種類。
張延廷說:台灣的戰略縱深短淺,需要增加戰略重心才有戰略的時間,有戰略空間再爭取戰略時間,這樣戰略空間就需點做源頭打擊,尤其是在一千公里之內重要的軍事目標做源頭催毀,這樣才能讓台澎防衛作戰爭取更廣闊的戰略空間來換取戰略時間。
我們知道台灣海峽最窄的地方只有130公里,如果敵人從對面的機場或港口發兵來攻台,現在首戰決勝、速戰速決的狀況之下,我們根本沒有辦法做很充份的預警,所以源頭的打擊、源頭的催毀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最佳的防禦是攻擊。
張延廷指出,台灣人口的密度非常高,在海岸、灘岸還有陸地的決戰,會造成台灣非常大軍事上的壓力。
張延廷說:我們可以從這次阿富汗戰爭來看,我們有必要做一個源頭打擊、源頭催毀的能力,讓我們台澎防衛作戰後續的展開有更多的空間。然後還有美國的支援和國際的奧援才可以有,因為戰爭在短時間之內結束的狀況之下,美國的馳援和國際的奧援根本來不及,促不及防就已經兵臨城下,這樣會造成台澎防衛作戰非常大的壓力。所以做源頭打擊的話,我認為在整個台澎防衛作戰的戰略構想上面,尤其符合重層攔截,有效嚇阻的戰略構想,所以有必要在這方面強化。
陸方發出航警通知回應報道
在台灣媒體報道國防部編列2千億新台幣特別預算後,陸方同日發出航警通知,宣布周二(24日)起在黃海、渤海和南海相關海域舉行實彈射擊訓練,禁止船舶駛入。
中國官媒環球時報則以社評回應指,2千億對台灣是筆龐大數字,但想用這個計畫嚇阻中國,完全是癡心妄想!台灣目前的整體軍事體系是防禦性的,搞進攻性威懾只能是一種恐怖主義的路數,不可能在台海贏得戰略主動性。
社評還表示,台灣地小,就算有導彈也只能部署在幾個基地,它們越密集,越適合解放軍在戰爭爆發時,用第一輪飽和打擊將它們一併摧毀。
記者:鍾廣政 責編:李奇 網編:林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