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台關係】國軍報告:解放軍已具對台作戰六項能力

0:00 / 0:00

周二(9日),台灣外交部證實有美國參議員訪台,指行程由美國在台協會安排,外交部提供行政協助。基於尊重外賓意願,相關訊息會再適時對外說明。

據台灣媒體報道,訪問團包括6名議員及2名軍官等共13人,他們乘隸屬美國海軍的行政專機從美國關島出發,於當日傍晚降落台北松山機場。

解放軍東部戰區發言人周二晚突然表示,在當日組織兵力於台海方向進行聯合戰備軍巡,以提升多軍種聯合作戰能力。

另外,台灣軍方同日發布的「國防報告書」,透露解放軍對台威脅日益升高,對台具有聯合封鎖和應對外軍干預等能力。學者蘇紫雲指出報告書揭露共機艦擾台區域,連動「美日安保條約」美日協防區塊,並讓民眾正視認知作戰重要性。

台灣軍方周二發布「國防報告書」,透露解放軍對台威脅日益升高,對台具有聯合封鎖和應對外軍干預等能力。學者蘇紫雲指出報告書揭露共機艦擾台區域,連動「美日安保條約」美日協防區塊,並讓民眾正視認知作戰重要性。

在台北,國防部周二發布兩年一度的「國防報告書」,今年新加入中共對台灰色地帶威脅。

報告書提到,中共灰色地帶威脅態樣多元,可分為軍事與非軍事手段,前者如共機頻繁侵入西南空域、東沙島周邊針對性演練;後者則包括快艇衝撞台灣海巡、抽砂船違法於台灣周邊海域作業等。

這類手段往往具非戰非和的模糊性,而且未達戰爭門檻,以切香腸戰術漸進式的升高威脅,運用政軍實力形塑有利態勢,企圖改變或挑戰兩岸既有現狀,達成「不戰奪台」的目標。

國防部戰略規劃司國防政策處處長鄧克雄表示,縱觀整體的區域情勢,美中戰略競爭,牽動了印太地區的地緣政治及安全體制。

鄧克雄說:尤其中共軍力快速增長,更對我國防安全形成嚴重的挑戰,其對台軍事威懾的力度跟諸般針對性的作為將更趨緊逼。報告書中揭露的是2020年9月16日到2021年8月31日,各型共機侵擾我西南空域達到554架次,這僅僅是本版報告書編輯短期程內的數據,顯見其已嚴重影響以及威脅台海的公共安全。同時中共更頻繁對我操作灰色地帶的威脅,其所使用的手段除了機艦侵擾,還有認知戰與網路戰威脅,目的旨在消耗我方戰力,及動搖我民心士氣。

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資源與產業研究所所長蘇紫雲表示,從報告書中可看出,中共不僅提高傳統軍事威脅,也提升對台灰色地帶壓力,包括認知作戰、網路假訊息等對民心士氣的影響。

蘇紫雲說:我們在這一版的「國防報告書」看到很多新的思維,首先在國防戰略部份,大概就是標定幾個重要的目標:第一個是國家安全,第二個是專業的國防,第三個是自主的國防,第四個是人民的福祉,第五個是戰略的合作,也就是跟友盟國家合作。這不是文青式的語言,這是一系列目標的管理。

蘇紫雲表示,中共近年來,不斷的在台灣的水域跟空域進行騷擾,有兩個意義:第一個,台灣周邊的空域一年大概有170萬架的國際民航機飛行,約有5億乘客。這種用軍機擾台行動,不只威脅到台灣的空防安全,也對國際間航空的安全造成實質的影響。

蘇紫雲說:第二個,中共機艦海空的活動範圍,大概在黃色的區塊為主,這邊是菲律賓,其實就如同我們在國際情勢裡面所提到的,各國目前都加重對於中共這種軍事擴張的警戒,菲律賓以北就連動到「美日安保條約」裡面的第六條,也就是所謂的日本跟美國可能會協防的區域,是指菲律賓以北的區塊。遠東區、遠東條款。

2021年11月9日,國防安全研究院蘇紫雲:除了傳統軍事威脅,中共也提升對台灰色地帶壓力。(鍾廣政攝)
2021年11月9日,國防安全研究院蘇紫雲:除了傳統軍事威脅,中共也提升對台灰色地帶壓力。(鍾廣政攝) (Raymond Cheng)

值得留意的是,這次的「國防報告書」也披露解放軍已具備對台作戰的六項能力,包括:情報監偵能力、聯合封鎖能力、聯合火力打擊、聯合登陸作戰、應對外軍干預,以及戰略支援能力。

報告書認為,如何發揮海島防衛的地理優勢,成為國軍不對稱作戰投注的方向。在既有的濱海與灘岸防衛戰力基礎上,除向外拓展防衛空間,進而爭取全民防衛動員,形成總體國防力量時間,達成強化固守韌性、延伸防衛縱深與戰略持久目標。

記者:鍾廣政 責編:方德豪 網編:林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