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故台灣總統蔣介石與蔣經國的51箱文件,包括廣為所知的「兩蔣日記」,存放在美國史丹福大學近18年。中華民國政府、蔣家後人與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歷經十年訴訟,所有權終於塵埃落定。美國法院將所有權判給台灣國史館,「兩蔣日記」下半年將原件將重返台灣。
《舊金山標準報》(The San Francisco Standard)周二(18日)報道,這51箱存放在史丹福大學的檔案包括蔣氏父子從1917至1972年「蔣介石日記」、1937至1979年「蔣經國日記」,以及兩人在位期間的演講稿、外交信函和政治檔案。蔣經國三子蔣孝勇的妻子方智怡2015年將文件借給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並授權提供「兩蔣日記」副本給有興趣的學者查閱。
蔣方智怡和另外六名蔣家成員後來簽署協議,將文件所有權移轉國史館,但蔣經國長孫女蔣友梅主張日記應該保存在蔣家內,而非交給國史館,使得兩蔣文件所有權的合法性產生疑問。由於主張各不相同,史丹福大學在2013年9月對文件所有權主張者提起民事訴訟。
15名蔣家成員與中華民國政府經歷10年訴訟,陸續跟國史館和解,轉移文件個人所有權,蔣友梅今年5月成為最後一位達成協議的蔣家成員。位於美國加州聖荷西的聯邦加州北區地方法院最終於11日解決糾紛與結案,「兩蔣日記」在內的文件所有權判給國史館。
國史館:將先出版蔣介石第一任總統任期的日記資料
胡佛研究所研究員兼「近代中國與台灣」特藏負責人林孝庭表示,這些文件提供了重要外交事務相關的原始材料,包括1971年的聯合國中國代表權之戰,也揭示蔣氏父子的地緣政治見解,例如蔣介石與甘迺迪和尼克遜兩位美國總統往來的信件。林孝庭說,「這些檔案材料對多位最高領導人的秘辛、他們認為國家應該如何發展,提供了非常豐富的第一手資訊」。
台灣的國史館表示,已派人到美國清點,預計下半年可完成,該館將先出版蔣介石於1948年到1954年擔任第一任總統的資料,並且讓其他「相關歷史文件」供民眾閱覽。據台灣媒體報道,原始文件將被送回台灣,但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將繼續提供文件副本供學者研究。
記者:方德豪 責編:李榮添 網編:江復